图书

为蒋介石专线接话十二年(七)

时间:2004-05-17 17:25   来源:

    
  炸黄河,数十万生灵涂炭

  1938年7月下旬,林蔚和卫立煌、汤恩伯等郑州前线高级将领频繁通话,似乎预示将有重大军事行动。

  有一天从早晨到下午,林蔚一直向郑州前线询问当地气候情况,问得十分详细,甚至连云层状态如何都问到了。当时,林蔚与航委会军令厅厅长通电话让他们做好准备。黄昏前,林蔚又与郑州前线汤恩伯通话,汤恩伯对林蔚说:“举火处就是目标,共有3次举火。”接着蒋介石向毛邦初下令说:“立即出动,一定要注意目标。”

  事后得知,原来这是一次空袭行动,但袭击目标不是日军,而是黄河大堤,是要用河水阻挡日寇的追击。真是匪夷所思!该日午夜前,空军派两批飞机轮番轰炸了黄河大堤的花园口段。拂晓前,毛邦初电告蒋介石:“目标全部命中了,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接着郑州前线的指挥官也陆续向林蔚报告了炸堤的情况,也同样认为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然而就是这样一次“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行动,却实实在在给当地老百姓带来无穷的苦难。花园口大堤决口后,黄河水如脱缰野马顺流席卷而下,豫皖苏三省几十万无辜的百姓顿遭劫难。黄河水冲毁了沿岸民众赖以生存的家园,使他们有的葬身鱼腹,有的倾家荡产无法谋生,不得不长期离乡背井沦为难民。自炸黄河大堤没有拦住敌人,蒋介石可以接着西逃,却陷广大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为蒋避暑劳民伤财

  1938年夏,武汉酷热。以往蒋介石每年暑期都要到庐山避暑,但当时庐山附近已有日寇出没,为了安全不能再去。于是国民党军委会及湖北省政府计划在河南信阳鸡公山建立行辕,作为蒋避暑之地。为此,交通部先期派线路工程师林步周率领部分员工前往架设电路。工程相当讲究,全部使用双铜话线,除总机之外,另加装了许多电话分机。鸡公山上漂亮的西式洋房别墅很多,多为外国传教士的避暑私宅。战争打响后,他们大多数回国避难,闲空的洋房略加修葺布置即可使用。其中山间有一座比较精致的别墅,布置停当后准备做为蒋介石专用房。

  作者先期到鸡公山住了一星期,专候蒋介石的到来。一天,忽接电令说,“委员长”改去湖南衡山,命作者兼程前往打前站。南岳衡山原来早就有一部分军委会的机关常驻,如军事委员会游击训练班就设在此处。一听说蒋介石要来,湖南电政管理局就忙碌开了,局长陈树仁亲率一批员工前往部署。在南岳半山亭,临时装置了电话小交换机,蒋介石及军委会部分要员分别装置了分机,连半山亭的中国旅行社招待所也粉刷一新;并不惜工本动员了很多人连夜开凿赶修山下通往半山行辕的公路。一切准备妥当后,作者在南岳等了10天左右始终未见蒋介石到来,后又奉命回到武汉。原来由于军事上节节失利、前线战事吃紧,蒋介石被迫取消南岳之行。结果上述一系列准备工作及工程都徒劳无功,白白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1938年9月下旬,武汉形势紧张,中央各院部会纷纷西迁,重要道口都设了工事堆起沙袋,街头贴满了“保卫大武汉”的标语。当时,郭忏任武汉警备司令,陈诚担任了武汉保卫战中的最高指挥官。武汉外围战事打响后,一天比一天紧张。这时,林蔚每天都要和陈诚通话了解情况。

  武汉电话局也在撤离中,3个监听员中徐士元随局赴川、白?随同湖北电政管理局局长朱一成赴广西,当时蒋介石尚留在武汉,所以作者留下为其服务。10月间,武汉更加吃紧,到处是乱哄哄的逃难人群,机关单位、团体以及军队百姓都争先恐后地抢船争车搬运物资撤离,高级军政要人都跑得差不多了。一天深夜,陈诚打电话给林蔚询问蒋介石什么时候走,此时武汉外围形势已很紧张,附近一带已见日军踪迹。20日前后陈诚又打电话给林蔚催蒋马上撤离,林称蒋仍没有走的意思。当然这不过蒋介石的一种“高姿态”,于是陈诚请同样尚未撤离的军令部长徐永昌“去劝”。因为林蔚、陈诚都知道蒋介石的个性,此类事亲信去说没有用,只有像徐永昌这样的人,既身居要职又非亲信,去“劝说”蒋才会同意的。10月22日,蒋介石离开了武汉向湖南转移。

  撤退途中见闻

  有关部门已为蒋介石准备了一列专列,作者随同蒋介石及侍从人员抵达长沙。

  此时,面临战乱长沙古城一片凄凉,街面上行人稀少,只有军车满载汽油桶在马路上疾驰,气氛显得异常紧张。不久,林蔚突然派车到长途台接作者来到至长沙、湘潭之间的一个小站。抵达后只见蒋介石的专列早已停在那里。随后,国民党高级将领们行色匆匆纷纷乘车赶来。稍后又有3辆黑色轿车疾驰而至,只见蒋介石、宋美龄下来后又随即上了专列。专列立即开动连夜向南开去。这时,一场震惊中外的长沙大火在车后熊熊燃起,把一个长沙古城烧成瓦砾灰烬。

  专列在衡阳以南的一个地方停下来,车外一片漆黑,寂静无声。林蔚的副官打着电筒把作者找去,下车后才看清原来是停在离车站还有两三里之遥的一片树林中。来到了车站,看见几个大字??“郴州”。走进车站的一个大办公室,推门一看里面坐满了国民党的高级将领。林蔚见到作者,立即命令:“前线联系中断,电讯又不通,你赶快设法与前线接通。”

  作者立即呼叫郴州电话局转衡阳,先找到了衡阳中心站线路调度员,要他立即查询前线高级指挥官的位置,接通长途电话。这时,整个大办公室里只听作者一人高声在电话中喊叫,将军们则在一旁窃窃私语。原来这里刚开完高级军事会议,室内的将领中除林蔚外,还有白崇禧(副参谋总长)、钱大钧(航空委员会主任)、徐永昌(军令部部长)、刘斐(军令部第一厅厅长)等人。大约过了半个多小时电话才接通,对方用广东官话回答:“我是伯陵(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字伯陵)啊。”林蔚和薛岳通了十几分钟电话。

  电话终于接通,将军们都感到很欣慰。当从电话中了解到形势没有想向的那样紧张,日寇尚未占领长沙时,室内立即嘻嘻哈哈活跃起来,有人递烟,有人捧杯喝茶。忽然,人们都严肃地站起来立正,这时只见蒋介石全副武装推门进来。林蔚立即向蒋报告:“已与前线薛伯陵联系上了。”蒋介石频频点头并连续“嗯嗯”了两声,又向周围的将军们颔首后就走开了。原来他对与前线联络之事非常关心,特意前来了解情况。(王正元)  

(原载台湾《传记文学》月刊1993年2、4月号及1997年9月号,编辑时进行了删节并对文字做了处理,小标题亦重拟。)

《台湾周刊》2003年第44期


 

编辑:system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