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闻人留影]画坛怪杰张大千传奇(三)(2003.38)

时间:2004-05-10 17:27   来源:

  
  “北齐南张”论画

  1936年中,张大千举家迁居北平,住在西城一所幽静的四合院里。安顿后不久,张就主动去拜访著名大画家齐白石老人。

  二人同为画坛巨擘,一北一南被同行尊称为“北齐南张”,相互闻名久矣,自是惺惺相惜,大有相见恨晚之慨。白石老人虽然长张大千近40岁,但两人很快成为忘年交。齐白石平日深居简出,厌烦应酬,一般不在家请客,而张大千却成为他的座上客。张大千亦不喜欢拜客,常说:“我喜欢请客,不喜欢被人请。别人请我我都去,一天就别想干事了。”然而对白石老人的邀请,却是每请必到。

  两人通过深入交谈,不约而同地发现他们对艺术有不少一致的看法,甚至在某些方面“英雄所见略同”。一般人认为,既然是画画儿,就应画得像,而且越像越好,否则就不能算画得好。在这个问题上,齐、张二人不谋而合:齐白石认为,绘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张大千则称“大抵画一件东西,不应当求太像,也不应该故意求不像。求它像,当然不如摄影;如求它不像,那又何必画它呢?所以一定要在像与不像之间,得到超然的天趣,方算是艺术。”

  在南京推掉艺术系教授职位的张大千,在北平又被迫当了绘画指导。做为酷爱古画的画家,他一来到北平,目光首先集中到故宫博物院。院内古物陈列所收藏的历代名字画,精英荟萃,洋洋大观。张大千不仅去看,还经常去故宫画室临摹。恰好在这个时候,古物陈列所在故宫内办了个“国画研究室”,招收了一批在绘画上已崭露头角的中青年做研究生,如田世光、俞致贞、陆鸿年等。张大千在古物陈列所的邀请下,盛情难却又当起了绘画“指导”,每月不定期去讲一次学。想不到,这些“国画研究室”的研究生,日后差不多都成了“大风堂”(张大千画室名)的弟子。

  义务补画儿、重金买画儿

  张大千家常常是访客盈门,来得最多最勤的大概要算城南琉璃厂“荣宝斋”等几家画店的老板和小伙计了。

  琉璃厂是北平和平门外一条长100多米、宽不到10米的街道,这里林立着许多收购和出售古玩、书画、文房四宝一类的有名店铺:“荣宝斋”、“一德阁”、“德古斋”、“庆云堂”、“濯锦斋”……这条集中的文化街,与近代中国文化史有着密切的关系,几乎每一位文化人都要与之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张大千就经常留连于琉璃厂,这里是他在北平逛的最多的地方。

  有时,琉璃厂中的一些古字画收购者或掮客也常来张大千家讨教或兜售字画儿。还有的手里捧着最近从各处收来的字画碑帖,特意请张大千鉴定或修补。因为有的画儿太旧或遭受损坏,需要张大千这样的行家里手补缀修复。对此,张一般是来者不拒,尽量满足来者请求。一次,一位小伙计拿来一幅扇面儿,代表老板问张大千要不要。张细细鉴赏后,问:“这幅扇面儿多少钱买来的?”

  “100块大洋。”

  “准备卖多少?”

  “嗯……敝东家准备卖180块大洋。”

  “那好,我买了。——建初(肖建初,张的爱徒,后成为其女婿),你去你师母那儿,把钱取来。”

  不久,肖建初空着手回来了。张大千问怎么回事,肖答:“师母说没钱了。”

  “不是上月我开了一个画展,得了2000大洋给她?”

  “是啊,师母说上月底您买一幅金冬心的画儿,用去1000块;后来买画又用去400块,加上颜料、纸墨和日常开销,只剩几十了。”

  虽然钱不够,但扇面儿他还想要,转过来与那个小伙计商量:“你听我的,我张胡子没钱喽。我们干脆以画调(换)画,我画一幅6尺长大荷花和你调。你回去问问你们东家,看他愿意不愿意?”

  精明的伙计马上断定这是一桩划算的买卖,因为他知道张大千的6尺大荷画儿,要值三、四百大洋。伙计很快高兴地回答:“八爷(张大千排行老八),您老吩咐的怎会不行?用不着问东家。”

  “好,明天你来拿画儿就行了。”

  肖建初把客人送出门,回来见老师还在欣赏那幅扇面儿,忍不住转告说:“老师,刚才我送他们出门,他们说老师免费帮人补画儿,买画儿也不还价,说您真好说话。”

  张大千听后忍不住笑了起来,然后又严肃地说:“他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是画画儿的,不多观赏古人名迹,如何提高?他们信得过我,拿这么多字画儿来,这是多好的机会啊!我看得起又买得起的就买,买不起的就看,这样等于学习。一幅画儿多几个钱,少几个钱算个啥?李白不是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嘛。至于补画儿,一则是自己练笔;二则也算是做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古人说,古迹重装,如病延医,不遇良工,宁存古物。他们从全国收来这么多字画,若请外行胡乱修补,岂不糟蹋了古画,对不起古人?我虽然耽误了一些时间,少画两张画儿,但却能更好地维护这些古画儿。你我虽是寒士,然而切切不可和那些商人一样一个心眼只爱钱。钱不可不要,但不可被钱误!”

  观梅兰芳戏,悟绘画之道

  绘画与戏剧同属艺术,艺术家的心是相通的。张大千不但结交了许多书画界朋友,而且同梨园行大师亦过从甚密,如他与戏坛泰斗梅兰芳、荀慧生、马连良都很有交情。

  20世纪30年代的一天,梅兰芳登门造访。他们一个画坛巨匠,一个戏坛宗师,说起书画来津津乐道,一谈就是半天。谈到高兴处,张大千不禁信口说道:“梅兄,我看你深谙书画三昧,不如干脆不演戏,也来画画儿。”

  “使不得,使不得,您不是说我是动口的君子吗?君子只能动口,不能动手呀!我也来动手,戏迷岂不把我梅家班子砸烂?”其实,谦虚的梅兰芳也会画,他的老师就是白石老人。

  “你说得对,那样我的‘大风堂’首当其冲!我是罪魁呀!”

  两人相视而笑。谈完了画,就说到戏上来。梅说他当日晚在广和楼主演《霸王别姬》,请张务必来看,并送给张大千前排一整排的戏票,让张多带家属、朋友去。  (王成圣 康侨) 

(本文系由《中外杂志》月刊1997年10、11月号王成圣所写《画坛怪杰张大千》及1998年11、12月号康侨所撰《张大千的爱情世界》改编而成)

《台湾周刊》2003年第38期

 

编辑:system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