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思绪故乡情
时间:2008-01-25 16:25 来源:台声
|
 |
陈清玲 |
童年时期我常怀着对故乡的憧憬。记得每当盛夏的夜晚,一家人在楼房的平台上纳凉时,我们姐妹总是嚷着要父亲讲述故乡的人和事。那时在我童稚的心里,无法懂得一湾浅浅的海峡,何以隔断两岸骨肉亲情的真实原因。每当我怀着好奇心问父亲:为何不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回故乡去见自己的爷爷奶奶时,父亲总是一脸思乡的惆怅,回答的也只是一个孩子不能明白的原由。那时的我,只知道父亲是1946年作为台湾当时第一批公费生渡海来大陆浙江大学求学的,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在我依稀的记忆中,父亲那时很少有欢声笑语,只知道任劳任怨埋头工作。尤其到了中秋佳节,当满天星斗、一轮明月悬挂在天空,皎洁的月光倾泻大地时,我们一边品尝着月饼,一边凝望着沉思的父亲,父亲那神情分明是在“每逢佳节倍思亲”,似乎正在默咏“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光阴荏苒,冬去春来,时光流转到1993年,父亲终于盼来难得的机会,踏上他那梦牵魂绕的故土,真可谓“旧路青山在,余生白首归”。然而令他伤心的是,双亲早已带着思儿的痛楚遗憾逝去。星斗转,岁月移,时至2006年9月初秋,终获良机解我故乡情结,我有幸参加了浙江省教育学会访问团,赴台湾进行为期9天的访问。这是我第一次踏上故乡的土地,亲见亲闻亲身感受一个真实的台湾。
访问团一行于9月5日上午8时35分从杭州乘坐MU593航班,途经香港,转乘BR868航班赴台北。当飞机穿行在蓝天白云中,我一直在思考着这样的问题:台湾是祖国的宝岛,却远离祖国的怀抱。此次访问,迎接我们的将会是什么呢?下午15时25分,飞机降落在台北市桃园中正国际机场,若是直飞的话只要1小时30分。 当我走下飞机时,感到眼前的一切是那样的亲切、熟悉,由此感悟到当年父亲所说的“咫尺天涯”的真正涵义。初次踏上这座美丽的宝岛,我想尽可能多地从各方面去解读它、了解它,因为台湾对我来说,是童年向往的一个梦。走进候机大厅,映入眼帘的是井然有序,非常雅致而颇具人性化的装饰。从飞机上下来的旅客,都必须经过一条过道,让坐在沙发上等候的接机人一目了然。我们在候机厅的沙发上小憩片刻,前来迎接的蔡先生带我们登上游览大巴,从机场到入住的台北力霸大酒店用了50分钟时间。一路上,听着蔡先生的介绍,车窗外掠过的景色目不暇接。此时此刻,我思绪万端,心潮起伏,梦中的故乡啊,可爱的祖国热土,就在我的脚下!
乡音诚可亲,乡情尤可贵。访问团抵台的当天晚上,台湾财团法人人文科学文教基金会作为邀请方,特意在一家浙江宁波籍老乡开的“宁福楼”酒店设宴,为访问团接风洗尘以表示欢迎。席间,大家畅叙乡情乡谊,使用同一种语言,听着熟悉的乡音,品尝着家乡风味的菜肴,我真切地感受到故乡的热情。当酒店老板操着一口地道的宁波口音,举着酒杯来向我们敬酒,并且动情地谈起他曾经回宁波老家的感受时,我不禁想起千古流传的那首唐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次日下午,我们造访台北浙江同乡会。在浙江会馆,同乡会的会员们早就做好了准备,热情迎接我们的到来。大家聚在一起,以即兴问答的形式进行座谈,就教育体制、社会保障等问题广泛地交流情况和看法。访问团成员提出了许多感兴趣的问题,同乡会的士林国立中学校长孔先生为我们一一做了翔实的回答。座谈中展望两岸加强交流的愿景,双方还就今后如何继续发挥同乡会、联谊会的作用和优势达成了共识。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在台湾有众多浙江籍人士,浙江同乡会在当地社会颇具影响。访台期间,我们还接触了浙江同乡会的多个民间机构,与有关人士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他们怀着浓浓的乡情,流露深深的乡愁——“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他们渴望更亲近的交流,更多地了解祖国大陆,有的乡亲还在晚上赶到访问团下榻的酒店来找我们叙谈。他们希望通过同乡会这样的民间组织,进一步密切与大陆同行的交往和交流,共同努力促进两岸之间的经贸合作,营造两岸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补互利格局。
从前我常听父亲深情地谈起,台湾是名副其实的祖国宝岛,全岛风光秀丽,民情风俗淳朴。这次访台,热情的主人作了周到安排,让我们从台北一路南行。途经南投、嘉义时,参观了在浙江投资创业的金丰集团,会见了原董事长、年届八旬的纪金标先生。纪先生是台籍人士,历经商海沧桑、与浙江却有较深的商缘和情缘,对我们的到来和看望,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访问团还应宋梅青先生的盛情邀请,来到了台南县官田乡。宋先生祖籍浙江,是与我们交往多年的老朋友。多年来,他奔波于海峡两岸之间,组织台湾乡民代表赴大陆参观游览。当访问团一行到达官田乡时,受到乡公所、乡代表会、乡农会等基层代表和理事们的热烈欢迎,还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陈乡长在致词中热情肯定和赞扬海峡两岸的交往交流,希望浙江与官田今后有更多的双向交流与合作。在与乡代表们餐叙中,始终洋溢着浓浓的同胞情谊。大家坦诚交谈,气氛之融洽,心理距离的拉近,同宗同祖的认同,一切都出乎访问团成员的预料。无论是认识多年的老朋友,还是刚刚结识的新朋友,大家彼此都聊得非常开心。尤其是到过大陆的乡代表,异口同声赞叹大陆发展之快速,丝毫不掩饰内心的喜悦和兴奋。台湾的农业发展较有成就,谈到两岸的农业合作,乡代表冯先生建议说:“在农田水利灌溉技术方面,大陆应更多吸取台湾的经验,台湾也可以充分利用大陆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实现双方的互补互利。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农业上去了,农民富裕了,中华民族的强大便为时不远。”冯先生出自内心的真诚与坦言,让我深受启发和感动。访问期间的一路上,我都在仔细观察,感觉到台湾的城乡差距并不大,农村建设确有成效,农民生活比较富裕。这方面对大陆的新农村建设来说,一定会有可借鉴之处。
夜色中告别官田乡,沿着东海岸边,前往高雄,东海岸濒临太平洋,海水拍打着山岩,如诉如泣,似在与我们诉说着长久的心愿,仿佛在和我们娓娓而谈,叙述着台湾浓浓的乡愁。远山如黛,山中车灯闪烁,如同山的眼睛。夜已经拉起大幕,丛林在夜的怀抱中也许已经入睡,但山还因为我们的到来而兴奋,还睁着眼睛看着我们,欢迎我们,在和我们默默交流,无言地倾诉!等待我们的花莲统帅大饭店更是亲切,让我们又仿佛回到了家。9月12日抵达花莲,当晚花莲县浙江同乡会的乡亲与我们共进晚餐,大家就象是见了久违的亲人一样。有的乡亲为了参加这次难得的聚会,当天从台北坐两小时的火车赶来花莲。聚会中途,陪同我们的蔡先生手拿话筒说:“我宣布一个惊喜,今晚在座的有三位‘寿星’马上要过生日,让我们一起祝福他们,一起来唱生日快乐歌”。蔡先生随即宣布了三位“寿星”的名单:一位是浙江工商大学的杜敏教授,另一位是花莲东华大学的李主任秘书,还有一位便是我。在一片热烈的掌声和祝福中,我和杜敏教授被邀请说几句感言,我拿过话筒表达了心中的那份感动:“真没想到初次来到自己的故乡,会得到各位乡亲如此盛情的礼遇,我从内心感到万分的惊喜。台湾是我的故乡,记得在我童年的时候,父亲就告诉过我:我们的家乡在很近很近的地方,但又在很远很远的地方……。今天,当我如愿来到这美丽的宝岛——我的故乡时,一路上生发诸多感慨。我饱览了美丽宝岛的风光,感受了真诚的乡情和亲情,特别是今天过的这个生日,更有特殊的纪念意义,我一定会永远记住这难忘的时刻……”当灯光暗下,烛光点燃,生日蛋糕被缓缓推出时,两岸的三位“寿星”感动得难以言语,围着主桌,一起吹蜡烛、切蛋糕,大家纷纷热烈地鼓掌,全场沉浸在欢乐和歌声中……
故乡之行的短短9天,我们自北而南,先后访问了台北、南投、嘉义、高雄、台东、花莲等地,所见所闻所接触的,归结起来一言以蔽之,就是“加强交流必能增进理解”。访问团与台湾财团法人人文科学文教基金会、台北市浙江同乡会、花莲县浙江同乡会、浙江省旅台湾同乡联谊总会等进行交流,有近100人参加座谈,还到工厂、学校、乡镇、生态农业教育园区等进行实地考察,并与基层民众面对面地交谈沟通。我们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热情接待,台湾的乡亲们对大陆的来客并不陌生,更无丝毫的对立情绪,通过座谈交流,共同语言增多,情感距离缩小。我们本着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期望化旧异为新同,与他们坦诚相见,表真情,说实话,收到良好的效果。
故乡之行的匆匆9天,就我个人而言,更是非同寻常之旅,惊喜频见,感受良深。值得一提的是,我终于在故乡见到了亲叔叔和堂弟。我自小就常听父亲提及过叔叔,但从未见过面,只在逢年过节时与叔叔通过电话。这次来到台北市,逗留时间短暂,访问团活动安排紧凑,整个白天我都随团活动,回到住地总是很晚。为了能与叔叔见上一面,我只能相约晚上见面。9月6日那天,我们回到酒店已过,当我匆匆走进酒店大厅时,便听到一声亲切的称呼:“堂姐!”也许是血缘和亲情的关系,见面的一瞬间,我凭直觉就认出了,几乎同时回应了一声:“堂弟!”当我见到年已七旬的叔叔拄着拐杖坐在酒店大厅等候时的情景,惊喜中掺杂着一丝伤感。我们三人一见如故,坐在大厅的茶吧里,谈家常、谈亲人,谈移居国外的叔叔、姑姑和亲属们……。叔叔说他非常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去杭州,亲眼看看“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人间美景,还无不幽默地告诉说,当年我父亲选择就读浙江大学,是因为“西湖之美”的强烈吸引。叔叔虽年事已高,但思维清晰,乐观豁达,他希望早日实现“三通”,使两岸同胞往来更加便捷。但终因时间紧促,公事为先,我未能到叔叔家里看望婶婶,反而让叔叔来看我,内心深感不安;还有台中的舅舅一家,我更无法去探望,遵奉母亲嘱咐,只好托堂弟把舅舅喜爱的浙江炒青茶捎去。藉以宽慰父母亲。台湾,我亲爱的故乡,祖国美丽的宝岛,永远在我心中。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联) | |
|
编辑:江洪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