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如何用仲裁方式解两岸经贸纠纷

时间:2006-05-24 17:10   来源:

 

  近年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海峡两岸分别加入WTO的背景下,两岸投资、贸易、金融关系等往来日益频繁。与此同时,不可避免的是两岸经贸纠纷也出现了同比增长的现象。及时、有效、公正合理地解决好这些纠纷对经济贸易的正常发展、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合理保障,乃至早日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两岸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仲裁是解决海峡两岸经贸纠纷的重要途径。

 

  两岸经贸发展及仲裁案件反映的特点

 

  按照有关程序分别履行批准手续之后,我国自20011211日起、我国的台湾以“中国台北单独关税区”的名义自200211日起正式成为WTO成员。两岸的相继入世,使得两岸发展在遵守WTO协议的前提下更全面快速进行。首先,在投资地区方面,台商对大陆投资早期主要是以外销为主,因此台商在大陆的投资地点,以开放较早、交通较便利的沿海地区为主。但是,入世以来台商前往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投资金额大幅超越珠江三角洲地区,尤其是上海、昆山、苏州、南京、宁波一带,已形成台商之群聚地区。同时,为了降低运营成本,台商制造业的投资有向非中心城市即选择周边城市的趋势。其次,投资的资本与技术密集度升高。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代表的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成为台商投资的主流,房地产、金融、医疗、服务业也正逐步成为台商投资我国大陆的新热点。同时,由于我国大陆科学研究实力的增强,并且工资相对低廉,台商开始在北京、上海、西安等地积极投资设立研发中心,开发适应我国大陆市场所需的新产品。根据《大陆投资事业状况调查分析报告》,2002年中为大陆提供投资事业技术的台商占总数约81.91%。再次,两岸金融关系保持良好发展势头。随着台商大陆投资多样化趋势的发展,在两岸入世后台湾当局迫于种种压力,逐步放松了对作为配套服务的两岸金融往来的限制,自2004年两岸金融关系开始出现直接往来的良好势头。总之,由于社会文化的相似性以及“三通”日程的加快,海峡两岸贸易继续呈快速增长,两岸贸易依存度持续升高。

 

  与此同时,两岸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所带来的纠纷也出现增长趋势。据不完全统计,在19952000年间,仅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受理的大陆公司和台商之间的仲裁案件就有200多件,其中85%以上为台商在大陆投资而发生的争议;而且由于很多涉及两岸经贸的仲裁纠纷是以在香港或外国注册的公司名义作为原告或被告的,所以实际受理的两岸经贸纠纷仲裁案件远远多于上述数字。我们通过对这些仲裁案件进行分析,以便更好的解决问题,减少不必要的争议,促进两岸发展和祖国统一。

 

  总的来说,海峡两岸经贸纠纷主要体现为出资、产品销售、经营管理以及利润分配等方面的问题。它们反映的情况相对来说有这样两个特点:第一,大陆投资环境还有个别不完善之处。根据《投资中国》杂志调查发现,台商最关心的是市场竞争与市场经营风险,以及法规不健全、收费和税赋繁复、劳动成本上扬和大陆企业信用等问题。这些也是造成经贸争议的原因之一。因此,我们要从制度层面上保障市场经济的自由发展,健全法制法规,为两岸经贸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社会环境。第二,台商个人作为当事人的仲裁案件所占比例较大,这与涉及外国或港澳地区的仲裁案件主要以法人名义作为当事人形成鲜明对比;并且这些案件争议标的一般也不大。这是因为台湾当局对台商个人的大陆投资审查较松。该特点说明两岸政治关系因素对经贸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

 

 

 (来源: 《两岸关系》杂志2006年第2作者:胡顺娟

                                      责任编辑:清水

编辑:system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