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即将结束,这一年对执政已近6年的民进党来说,可谓是 “风雨飘摇”。经济上,“沉沦的序幕已经拉开。”政治上,陈水扁的第二任期尚未过半,“双脚却跛了一半”。总之,台湾当局正陷入双重危机之中。
严重的经济危机
曾被誉为亚州四小龙的台湾经济,自民进党执政以来就一蹶不振,今年更陷于严重的萧条中。表现在:
第一、经济成长率骤降
在台湾成为亚州四小龙以后的中国国民党主政时期,台湾经济虽有起伏,但一直保持5%以上的增长速度。然而民进党执政5年多来,不仅平均经济成长率大幅滑落到3.3%,而且在2005年前3个季度亚州9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成长率中排名倒数第2。
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台湾媒体警告说“台湾所剩下的时间已不多了。”
第二、出口成长缓慢,贸易顺差大减
台湾是一个以出口为导向的外销经济体,外贸出口历来是带动台湾经济成长的主要动力,年出口值占GDP的60%。从1976年开始,台湾的出口就多于进口。1984—2004年台湾的年贸易顺差一直保持在60亿美元以上,其中2002年高达180亿美元。可是近两年来,由于岛内环境全面恶化,出口已出现了萎缩现象:2005年亚洲主要国家的年均出口增长率为16%,而台湾只有6.6%;由于出口减少,上半年的贸易顺差仅7.5亿美元,预估今年全年的顺差可能只有30亿美元左右,将成为23年以来的最低记录。
第三、产业进一步快速外移
由于岛内的投资环境不断恶化,产业外移的步伐越来越快,外移的主要地区又在大陆,移出的产业已经由传统产业发展到高科技产业了。例如,电脑制造业。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台湾就成了世界资讯硬体重镇。据统计,2004年台湾电脑的生产总值为684亿美元,高居世界第2位。可是,其中在台湾本岛生产的只有170亿美元,占15.7%;在大陆生产的却高达480亿美元,占了70%。去年还有个别厂商如王永庆女婿经营的大众电脑公司,企图固守台湾不外移,今年第三季度也不得不迁厂到大陆苏州。从此,台湾最后一条笔记本电脑生产线被迫关闭,“笔记型电脑在台湾吹熄灯号了”。另外,台湾的半导体产业也面临空洞化的局面,眼巴巴地看着美、日、韩等国来大陆没厂并抢占商机,结果连向来不动心的台积电张忠谋也开始坐立不安了。
第四、债务累累,财政危机严重
民进党为了去中国化、实现“台独”,对内用大把大把的钞票拼选举、拉选票、乱增军费,对外推行金钱外交,致使财政赤字节节上升,政府债务余额愈滚愈大。2000年政党轮替时,政府债务余额是2.8兆元新台币。民进党执政5年多,2005年的债务余额增加到4.3兆元新台币,岛内百姓的人均负债额达19万元新台币。需要强调的是,这4.3兆元新台币的债务,只不过是台湾官方公布的数字,若加上隐藏性的债务,台湾当局的债务余额肯定比上述数字大。比如:台湾当局常以计划外的“特别预算”来增加财政支出就属隐藏性的债务。近期被揭露出的高雄捷运工程舞弊案和高铁工程的财务危机等,既增加了政府的债务负担,更暴露出民进党当局官商勾结、剥削劳工、中饱私囊的丑闻。台湾媒体警示:目前“台湾中央地方都面临无米之炊。”
第五、痛苦指数(物价上涨率+失业率)升高
由于国际油价、医疗费用和果菜价格上涨,预估全年物价涨幅创9年以来的新高,达5%左右。虽然物价涨幅不算很高,但“社会普遍有被剥夺感”。因为劳动者薪资的上涨赶不上物价上涨的幅度。1994年以前职工薪资年增长率为5%,近来连续5年,平均加薪未超过2%。特别是今年工业服务业员工的平均薪资,与2000年相比只增加1600元新台币,4年涨幅不到5%。
另外,失业率降不下来,仍保持在4.5%左右,“失业人数已超过40万,受影响者超过220万。”其中一个特别引人关注的现象是中壮年失业率大增,已经由1996年的7%,增长到2005年的22%。中壮年失业,绝不是影响一个人,而一定会影响全家人的生活。有人将50岁失业,看作是岛内出现的新的贫穷风暴。
由于物价上涨和失业率居高不下,致使全岛痛苦指数超过6%,“创下历史新高”。另外,岛内股市也很低迷。据报道:“今年亚洲区域的股市平均上扬15%,韩国更上升34%,台湾却下跌1%”,它对占全岛近1/3人口的700万股民的影响无疑很大。以上说明,全岛的贫富差距在扩大,岛内人民的生活愈来愈不太好过。
……
(来源:两岸关系2005年第12期 作者:刘建兴)
编辑: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