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爱我中华]中国世界遗产迎“大考”(2002-10)

时间:2002-10-15 14:30   来源:
  遍布华夏的文化、自然遗存,是中华古老文明的载体,也是世界珍贵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拥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达28处,总数居世界第三。北京明清皇家陵寝等30处历史文化遗址已被我国政府列入向由联合国组织提交的申报世界遗产的名单,正在申请的还有渖阳故宫、浙江“海宁潮”等60多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预言,“以目前的年均申请速度,不出10年,中国将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
  “中国辉煌的历史使这个荣誉当之无愧,但是中国真的有能力在这麽短的时间里,同时对这麽多的古迹进行完善的保护吗?”该组织官员莫卡拉表示担心。这种担心,?非多馀。我国目前的申报活动,一方面确实有助於提高全民保护意识、促进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但也在某种程度上存在著重申报、轻保护的问题。
事关国家形象 岂可等闲视之
  从世界范围看,对世界遗产保护的主要威胁来自错位开发和超容量开发。由於这些原因,目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全球731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中,有31处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中国的28处遗产虽然还没有一处被列入濒危名录,但一些遗产项目也出现了错位开发和过度开发的问题,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现象已现端倪,某些遗产项目的保护状况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以来,我国的世界遣产的保护工作有了很大的改善,这是举世公认的。但是也应当承认,我们对世界遗产的保护,在观念、法规、体制和实际工作上,与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的差距。突出表现在,一些地方申报遗产出现急功近利的做法,主要考虑的不是做好遗产保护,而是借此提高地方知名度,吸引投资者和游客;一些地方不是完整地保存遗产及其整体的环境,只是选择其中几个有代表性的文物古建加以保护。因此出现这样奇怪的现象:一些地方为申报遗产,动用大量人力物力,整治好遗产周围的环境,一旦申报被确认後,就无视专家意见,忽视保护工作,在遗产区内大兴土木,直至联合国组织提出警告後,又花费巨资拆除,恢复原貌。如此拆了建、建了拆,不仅造成巨大的浪费,也改变了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武陵源是我国经联合国批准的世界遗产之一。前些年,由于过度开发,出现城市化倾向,严重损害了自然环境和原始风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提出了严肃的批评。为纠正错误,张家界市自1999年8月起启动了总耗资达10亿元的恢复核心景区原始风貌工程。经过2年多的艰苦努力,武陵源才逐步恢复原始风貌,被拆除的建筑物原址上已长出青草和杜鹃花树。至今年年底,所有不协调的人造痕迹都将从核心景区消失,武陵源可全面恢复原始峰林状态。
  根据《公约》的规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期对全球的世界遗产项目进行监测评估,每年一次,分地区进行。今年是亚太地区检查年,中国1996年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长城、北京故宫、陕西秦始皇陵、甘肃敦煌莫高窟、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山东泰山、安徽黄山、湖南武陵源、四川九寨沟、四川黄龙、西藏布达拉宫、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山东曲阜孔府孔庙及孔林、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即将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项目的监测评估。
  为配合此项工作,7月17日起中国将对上述14处世界遗产项目进行为期2个月的自查,在国家文物局、建设部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配合下,根据国际公认的保护准则,对每个项目遗产保护状况进行全面的专业检查、审议和评估,对照最初的申报文本,一一审核保护现状。自查结束之後,联合国世界遗产中心将根据中国政府的调查报告决定是否派出专家再次进行相关评估。世界遗产委员会有权根据评定结果,把保护状况存在严重问题的世界遗产项目列入《濒危名录》。我国的14处世界遗产能否顺利通过这次监测评估,不仅关系到我国文化和自然生态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利益,也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国际形象。
加强保护工作 应是重中之重
  文化和自然遗产是祖国壮丽河山的缩影、国土景观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标志。保护好它,就是保存中华文化的特徵。
  近年来,我国的遗产保护工作不断得到加强:由国家投资3.3亿元进行的西藏萨迦寺、布达拉宫和罗布林卡壁画修复三大工程已全面展开;山西云冈石窟防水保护工程即将完工;河北承德已投入6.9亿元进行避暑山庄六和塔、文津阁、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等古建的修缮、维护及环境治理工程;河南龙门石窟保护一期工程进展顺利,掌握了龙门石窟风化、老化原因,为研究防治对策、设计保护工程、开展文物考察提供了科学依据及完整的档案资料;山西平遥为保护古城的真实性、完整性,拆除了附近500多座小焦炉、30根大烟囱及一切影响古城风貌的现代建筑;北京水关长城被列入国际组织的保护清单後,进行全面整顿,联合执法小组已经入住;密云县投资1800万元,整治司马台长城,沿线还林,修复古城堡;为保护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北京房山区关闭了34个矿山、企业,兴建20馀万平方米的保护林;为减少矿山对慕田峪长城等重点文物保护区的污染,北京怀柔区关闭了627个金矿浮选点、110个萤石矿点和24个铁矿采矿点;苏州市在多处古典园林申报遗产成功以後,继续开展周边环境的整治,已开发开放古典园林面积12.47公顷,保护完善的名胜古迹面积65.41公顷,修复或新建的公园、绿地和园林小景总面积达531.97公顷,较好地保护了遗产地的原有风貌;福建武夷山实施封闭管理,只许环保电瓶车在环景区公路通行,迁出兰汤、武夷木材转运站的400多户居民。
  四川加大了省内四大世界遗产的保护力度,於去年4月正式实施我国第一部专门为保护世界遗产制定的地方法规——《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条例》,依法保护、维护和整治世界遗产项目及其周边环境。耗资2.5亿元的乐山大佛本体维修保护工程基本完工,大佛的防风化保护、佛身排水、佛脚防水冲击等项目正在进行;峨眉山管委会投资近4亿元,搬迁了保护区内的400多户农民,将2万多亩耕地恢复自然植被,使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到95%以上,30处古刹名庵、人文古迹也按“修旧如故”原则进行了修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冯德·罗斯特认为“很好地保持了原来的真实性,是世界上管理最好的遗产地之一”;九寨沟通过了“绿色环球组织”认证,开通了绿色环保观光车,设立了绿色生态旅游厕所,?在全国率先实施“限量旅游”;黄龙自然保护区获得了“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和“绿色环球21”两项国际桂冠,为保护这处“人间瑶池”,从去年起每年封山2个月谢绝游客。
  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表示,“今後在遵循‘少而精’的原则、继续逐年申报新的世界遗产的同时,我们将以主要的精力抓好已有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以此带动全面的遗产保护与环境保护工作的健康发展,使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管理工作达到先进水平。”国家文化部、文物局等九部委於今年“五·一”前夕发出《关於加强和改善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强调对世界遗产的一切开发、利用和管理工作必须首先把遗产的保护和保存放在第一位,要求切实执行《公约》,树立长远眼光,增强保护意识,在改革保护体制、制订相关法规、建立监测体系、完善管理制度上继续作出努力,使我国的世界遗产保护工作更上一层楼。
改革管理体制 实为当务之急
  保护世界遗产,不仅仅是申报、推荐和“金榜题名”,而是一项完整、系统的事业。自1985年加入《公约》以来,我国政府就认真履行为世界保护本国文化、自然遗产的神圣义务,认真、完全地履行申报世界遗产时的各项承诺。
  但我国现有的世界遗产,大都政出多门,由建设、文物、林业、环保、旅游及宗教等多个单位管理,决策权却在地方政府,造成力量分散、相互制约,在保护和利用等问题上,各个单位出於自身的利益,常常意见相左,难以作出科学的决策。这种体制,不利於世界遗产的长期保护和永续利用。
  一些专家认为,当务之急是改革体制,由国家直接管理世界遗产,由国务院专门部门统一管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将保护工作提高到新水平。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主任谢凝高教授建议,建设部下设管理世界遗产的专门司局,以克服目前遗产项目管理政出多门、条块分割的情况,适应加入世贸後的形势,与国际先进管理体制接轨。
  目前我国已有《文物保护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等涉及世界遗产资源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应善加宣传贯彻,切实检查法规执行情况,对违背法规、损害世界遗产的事件,必须依法查处,坚决予以纠正。对各种造成遗产损失的失职、渎职行为,要追究行政乃至法律责任。
  同时,还需加紧研究制定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的专项法规。峨眉山国家风景区管委会主任马元祝认为,国家应尽快出台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专门法,通过立法解决管理体制和保护管理经费的来源这两大问题,约束和监督景区的开发建设等市场行为,防止过度旅游和过度开发。针对目前我国一些世界遗产项目存在的环境污染、资源匮乏、体制不顺等问题,也需制定相应法规,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规划管理,控制项目审批,限制人口负载,禁止建设宾馆、度假区,以切实保护自然生态和周边环境等。
  近年来,联合国组织已要求对申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严格把关,?在关注世界遗产价值标准的同时,更强调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间分?的均衡性,今后任何国家再难以大批量同时申报。这对於拥有遗产品类、数目众多的中国来说,无疑形成了较大压力。我们必须适应这一变化,将工作的重心切实转移到加强保护上来,在继续逐年申报新的世界遗产的同时,以更主要的精力制定法规,培养人才,完善监测体系,改进管理制度,带动全面的遗产保护与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
编辑:system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