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世界上经济、科技最发达的国家,经济规模约占全球30%。美国经济的走势历来为世人所密切关注。2001年3月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全年经济增长率从2000年的4.1%降到1.2%,拖累了亚洲和世界经济,使东亚经济从2000年的7.0%大幅降为3.4%,世界经济也从2000年的4%降为约1.3%。
随着科技泡沫的挤出和阿富汗反恐战争的结束,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美国经济从今年年初开始,陆续出现了复苏的迹象。对此不少人特别是美国政府官员感到欢欣鼓舞,宣称经济衰退已经结束,今年将是经济强劲增长并有力拉动东亚和世界经济复苏的一年;但也有许多人持谨慎的静观态度,认为美国经济并未根本好转,而且充满着许多变量,复苏的进程将是缓慢而曲折的。
究竟美国经济走向如何,上述哪一种看法比较符合实际?本文拟作些分析。
开始复苏的迹象和动因
美国官方人士对今年经济走势的估计,尽管程度不同,但调子都是比较乐观的。2月25日财政部长奥尼尔说:“有不少证据表明,我们已进入经济复苏的初期阶段。”3月19日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也表示,经济已经迈出复苏的步伐。
根据各方面的资料,今年以来美国经济的确出现了不少向好的迹象,表明经济正走向复苏或正处于“复苏的初期阶段”。
——股市恢复升势。由于阿富汗战争胜利和国内未再发生恐怖事件,加上美元维持强势,美国股市普遍上扬。以今年3月4日同去年9月21日比,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从8236点上升到10587点,纳斯达克指数从1423点上升到1800点,标准普尔500种指数从966点上升到1154点。
——制造业和服务业回升。美国供给管理研究所公布,反映制造业活动的指数从2000年7月以来均处在50之下(50是反映制造业活动收缩或扩大的分界点),今年2月份首次突破50,达到54.7,比1月份上升4.8点。工业产量1、2月份连续增长。占国内生产总值80%以上的服务业,2月份景气指数也突破了50点的关卡,表明服务业也开始回升。作为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业出现增长,大部分地区房地产交易活跃,1月份建筑开支达8767亿美元(按年率计),比去年12月份增长1.5%,为过去1年来的最高增幅。旅游业和航运业也见好,今年以来华盛顿、纽约、旧金山、休斯顿、俄克拉荷马等市的旅店入住率稳步上升,其中华盛顿地区高达85%;承揽公司商务旅游业务的公司头3个月的业务量上升了10%;航空旅客2月份比1月增加3%,比去年9月增加19%,几个大航空公司纷纷招回已被裁的员工,有的还招收了新员工。
——企业库存连续13个月下降。今年2月尽管企业销售额下降0.9%,但企业库存仍比1月减少0.1%,其中工厂库存减少0.4%,批发库存减少0.7%,零售库存上升0.7%。
——进口增加。今年2月份商品和服务进口额达1107亿美元,比1月份增长近4%,其中汽车和零部件进口增加到165亿美元,为2000年10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这表明国内市场对国外商品的需求在上升。
——个人收入和消费增长。今年1月个人收入比去年12月增长了0.4%,个人可支配收入则增长了1.6%;同时,个人消费开支增加了0.4%,为前3个月来的首次增长,其中零售支出1月份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8%。从市场销售状况看,去年第四季度汽车和其它大件商品的销售额增加了39.2%,住房和个人计算机(PC)等的销售量也明显趋升。
美国经济在陷入衰退不到1年之后就开始见暖,从内部因素看,主要是由于:
1、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发挥作用。二战后美国共发生过10次经济衰退,前9次劳动生产率平均下降了0.6%;而这一次(第10次),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劳动生产率仍然每季均有增长,去年第4个季度按年率计提高5.2%。从1995年至2001年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2.6%。劳动生产率持续增长,有利于降低成本,抑制通货膨胀,为经济复苏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今年美国《总统经济报告》据此断言:“新经济依然健在”。
2、大规模增加军费开支。美国政府趁阿富汗反恐战争之机,又借口要开辟新的反恐战场,大力扩大军火生产,今年军费预算高达3793亿美元,比上年度增加14.5%,为近20年来的最高水平;用于国土安全的投资也翻了近一番,达到377亿美元。“9.11”事件后,美军工企业的股价平均剧涨了30%以上。军火生产已成为信息产业之外的另一个拉动经济复苏的主要力量。
3、采取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举措。从1998年起,美国财政开始摆脱了80年代以来的高赤字,出现了692亿美元的盈余,1999年盈余额增加到1246亿美元,2000、2001年为2364亿和1272亿美元。据美刊估计,布什政府上台前财政盈余高达2700亿美元。与此同时,90年代以来,美国实行了一系列控制通货膨胀的金融政策,1991—2001年间平均通胀率只有2.6%(过去经济滞胀时曾高达8%)。庞大的财政盈余和低通胀的环境使美国政府有可能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与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复苏。例如,2001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布什提出的11年减税1.35万亿美元的减税法案,其中2001年退税400亿,今年退税700亿;“9.11”事件后,通过了400亿美元紧急支出法案,以应对恐怖袭击所造成的后果;9月下旬,拨出150亿美元拯救大受冲击的航空业;今年3月8日国会又通过新的经济刺激法案,今明后三年分别注入510亿、430亿和290亿美元,用于增加失业率超过4%的州的失业救济金、对新投资项目减税30%、在曼哈顿开辟一个10年减税50亿美元的“自由区”等;去年一年内连续降息11次,联邦基金利率和贴现率下降4.5个百分点以上,使美利率达到40年来最低点,使企业和个人约节省500多亿美元的借贷成本;等等。
4、国际油价处于低位。去年以来,由于经济衰退、消费减少,国际油价大跌,“9.11”后欧佩克原油平均价虽一度攀升至每桶27.36美元,但很快又下跌,1个月后跌至19.10美元,今年年初至2月底,更进一步跌至18.48美元。总的看,去年一年油价处于低位(近1个来月因中东局势加剧,油价有所动荡),这对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维持市场低物价、拉动消费上升有利。
复苏要经历艰难、缓慢、曲折的过程
目前看,美国经济复苏的前景尚不明朗,尚比较疲弱和不稳固,尚有一些重要因素阻碍或延缓复苏的进程。
1、一些重要的经济指针未有改善。首先是失业率继续攀高。根据以往的经验,从衰退转向复苏初期,失业率还会上升。去年3月衰退以来,美国失业人数占劳动力人口的比重从3.5%一路上升,到12月份高达5.8%;今年2月份降至5.5%,3月份又上升到5.7%。全美国自去年3月以来已有170多万人失去了工作,整个电信行业裁了32万人,其中摩托罗拉和朗讯都裁了4万多人。现在大公司的裁员风尚未停息。美国就业研究机构查林杰——格雷——克里斯马斯公司最近研究报告称,美国企业今年第一季度宣布的裁员总数达44.3万人,比上年同期上升9%。通用电气公司继去年大幅裁员1.9万人之后,今年4月15日又宣布裁员7千人,以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联储局预计今年年底失业率将上升到6.5%左右。二是企业盈利继续下降。虽然信息科技提高了企业生产率,但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出口环境恶化、美元坚挺等压抑了企业利润的增长。据美国《商业周刊》统计,美900家大公司去年第4季度的盈利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9%,而创下最大降幅的1991年只下降19%。又据美国商务部资料,美公司的税后利润去年下降15.9%,是战后降幅最大的年度之一,尤其是标准普尔指数中500家大公司去年总收入只有2250亿美元,下降了近50%。三是企业投资意愿继续走弱。美企业界对于这种“没有工作的复苏”(Jobless Recovery)和“没有利润的复苏”(Profitless Recovery)深为忧虑,据美国商业委员会不久前对全美最大公司主管的调查,75%的人认为美国现在仍处于衰退之中。加以生产能力过剩(据美联储最近统计,工业企业设备利用率仅有74.2%,为近18年来最低水平),世界市场竞争又更加激烈,企业对扩大投资缺乏信心。去年美企业投资下滑了6.4%,今年企业生产能力预计仅增长1%,为1976年以来的最低增幅。失业率高企打击了消费者的信心(2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94.1,比上月下降3.7点),企业盈利下降打击了企业家的信心,出口又不振,消费(美国经济增长2/3靠消费拉动)、投资和出口这“三套马车”同时疲软乏力,可见经济复苏是如何的艰难!
2、人心恐“恐”,对经济前景感到迷茫。“9.11”事件后,美国民众对恐怖活动心有余悸,恐怖活动头子本.拉丹没有被捕、生死未卜,美政府又多次发出恐怖分子可能发动新的袭击的警报,更加重了人们的恐“恐”病,外出旅游、乘坐飞机、参加文体娱乐活动、信贷消费等大大减少。美政府大幅增加了安全方面的经费预算;许多部门和设施加强了安全戒备,工作效率也大受影响。如果国内外再出现恐怖事件,美国和世界股市以及美国和世界经济都会受到新的打击。不久前意大利米兰市一架飞机撞击市中心一幢大厦,米兰证券交易立即暂停,几分钟内世界股市出现巨幅震荡,美股市全面下挫,道琼斯工业指数平均下跌100点,美证券交易所航空类指数更是滑落2.83%,直到查明此事并非蓄意的恐怖袭击后,主要股指的跌幅才有所减小。
3、中东局势不稳,国际油价动荡。巴以战火和阿拉伯世界禁运石油的呼声使国际油价一度上涨,对美原油出口占美原油进口总量14%的委内瑞拉政局动荡亦曾推动油价上升。美经济人士一般认为,如油价保持在每桶25—30美元,美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将比原来预测低0.25—0.5点。对此美国政府声称要考虑采取一系列应付措施,如动用石油储备、降低汽油税、开发阿拉斯加油田等。如果局势进一步加剧,油价持续走高,势必严重损害复苏中的经济,也进一步削弱美国民众已相当脆弱的心理安全感,进而打击消费增长,影响经济恢复。
4、美国经济内部存在不少隐患。最主要的有:(1)财政赤字将连年加大。由于布什政府实行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过度开支,上届政府留下的财政盈余已花光,而复苏乏力又势必减少财政收入,致使今后几年不得不面对钜额财政赤字。去年11月白宫管理与预算局就指出,在2005财政年度之前,联邦预算赤字将连年加大。(2)房地产泡沫已经形成。去年连续11次降息,住房抵押贷款利率大幅下降(11月份为6.73%,远低于90年代初期的10%左右),加上钜额货币投放市场,使房地产交易十分火爆,去年新房、旧房销售量比上年分别增长了2.6%和2.7%,大大刺激了房价的上涨。与此同时,三大汽车公司争相推出零利率贷款计划,使汽车的销售量也迅猛增加。一些大超市及其它商店也竞相降价或打折销售。这样做,虽然一时扩大了消费,但“寅吃卯粮”,必然削弱未来的购买力。一旦房地产泡沫破灭,就会对经济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日本在90年代就发生过这种现象。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席勒已预言,今年在圣约瑟住宅价格可能下跌10%,在旧金山可能下降7%左右。(3)个人及企业破产增加。股市缩水约30%、消费信贷创历史记录(去年达7.5万亿美元),使美国个人破产大量增加,许多企业也因低价竞销而陷入亏损破产。这种情况估计还会持续一段时间。(4)保护主义后患严重。美国政府为保护国内企业,今年3月悍然宣布对钢铁制品的进口征收高达30%的关税,还打算对从加拿大进口的住宅用的木材加收关税29%,这既引起出口国的一致反对,诉之于WTO,损害美国的形象,又会导致国内钢铁制品、汽车、家电、住宅等价格的上扬,对经济复苏不利。
总的看来,目前的美国经济,可说是初见春光,不是春天,尚处在向复苏的过渡之中。复苏的进程将是低幅、缓慢、曲折的,会有起伏,而且可能不止一两次起伏,甚至不排除再次出现负增长的可能性。不久前微软总裁盖茨表示,世界经济不可能在2002年复苏,美国经济复苏的希望也不大。
在这种情况下,同美国经济关系很密切的欧洲和亚洲经济今年虽也会有所好转,但不会有强劲的增长,复苏的时间和步伐可能比美国还滞后一些。这对我们中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只要审时度势,沉着应对,积极扩大内需,同时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对外实行贸易多元化,中国一定能够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