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今日台湾]民进党的派系斗争(2002—04)

时间:2002-04-03 16:04   来源:

  继去年底台湾第五届“立法委员”选举民进党如愿以偿夺得第一大党地位后,吵吵嚷嚷、沸沸扬扬的“立法院”副龙头之争也以民进党候选人洪奇昌败选,国、亲两党共推的候选人江丙坤胜出而尘埃落定。但民进党内围绕“立院跑票”疑案、党团“三长”协商和党主席换届而上演的内讧“戏码”却持续不断,派系争斗愈演愈烈。


  派系共治 与生俱来


  1986年9月成立的民进党是由当时的“党外公共政策研究会”、“党外编辑作家联谊会”等多个非国民党地方势力组织或团体结党而成的。后又有“美丽岛团体”的加入。建党以来,党内派系关系优先于组织关系,派系共治是民进党内权力运作的实际方式,始终是民进党党务活动的鲜明特点。党内派系之间在党的发展方向、政策策略以及权力分配方面的矛盾和斗争从未停息过。

  如果将民进党党内派系的演变与其走向执政的历程联系起来,则大致可分为三个历史时期。1986—1996年为五派共存、“美系”主导时期。即:以黄信介、许信良、张俊宏为代表人物的美丽岛系;以邱义仁、吴乃仁、洪奇昌为代表人物的新潮流系;以谢长廷、姚嘉文、张俊雄为代表人物的福利国联机;以陈水扁、沈富雄为代表人物的正义联机;以彭明敏、张灿鎏、李应元为代表人物的“台湾独立建国联盟”。其中美丽岛系是这一时期民进党内人数最多、实力最强、把持党务权力最久的派系。1996—2000年是六派共治、“新系”为首时期。1996年6月,伴随着民进党七次全会进行的权力改组,使美丽岛系产生内讧而一分为二,张俊宏出走另组名为“新世纪办公室”的新派系,留在“美系”的许荣淑等人也另起炉灶以“新动力办公室”冠名。美丽岛系作为民进党派系的主要部分已不复存在,党内派系的龙头老大地位为新潮流系所替代。2000年民进党执政后则为合纵连横、“扁系”独大时期。“总统”选后,为适应民进党由在野党成为执政党的属性变化而改变问政模式和运作方式,民进党内派系发生了新的分化、组合。2000年5月13日,正义联机、福利国联机、新动力办公室和“台独联盟”四派系举行“整合会议”。次日宣布在“立法院”组成了松散的“主流联盟”。此后的一年多,在岛内政坛频频发生的变动、重组与权力再分配过程中,早已声称“不参与党务活动”的陈水扁对民进党的影响力逐渐加大,正义联机也逐渐成为党内事实上的第一大派系,民进党派系格局形成“扁系”独大的新态势。


  “跑票”疑云 内讧频频


  “立法院”副院长竞选的“蓝绿”对决刚结束,就传出了民进党“立委”的“跑票”疑云。对于“立法院”副院长的竞选,民进党内原有洪奇昌、许荣淑、柯建铭、蔡同荣和沈富雄五人表态参选。由于陈水扁的介入,党内初选洪奇昌仅以一票之微弱优势领先蔡同荣而出线。对此,不但部分民进党“立委”对陈水扁强势干预“国会自主”不满,其它参选人及其支持者更是愤愤不平。在这样一种氛围下投入选战,尽管民进党中央祭出了“党纪处分”的法宝以强化“全党一致”,但“跑票”仍然难以避免。2月6日,民进党“立法院正副院长辅选小组”成员周伯伦在台北召开记者会,公开指称有“党籍立委故意以印泥污损”制造废票,并强调“一定要彻查”,查那些“亮票亮得不清楚”的人,揪出“内贼”。民进党中常会亦作出决议,“为了维护民进党的形象和纪律”,而将党籍“立委”邱彰的“跑票案”移送中央评议委员会“调查处理”。中常委陈昭南更是主张“立即开除邱彰的党籍”。“中评会”主委许荣淑则就自己也被“影射为跑票”而在会上发表了30分钟的“感言”,“痛批”党内派系互斗,同时要求“揪出放话的人”,并给予“党纪处分”。正是由于“跑票”案深涉党内派系争斗,党主席谢长廷“刻意缺席”中常会,改由蔡同荣主持。面对“跑票”指控和种种斥责,邱彰则强硬表态“亮票是违法行为”,一定会“战到底”。民进党部分“不分区立委”在投票现场拒绝配合民进党“立法院”党团的监票措施,党内成员吵成一片的现象,台湾媒体称之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是“非核心决策体系内”的成员“相互集结”,向“居权力核心的决策阵营反扑”。有理由相信,随着民进党由在野变为执政,成功地实现了政治角色和政治地位的转换,其党内派系对内争斗、对外合力的运作常态将会发生根本性改变。民进党的派系对立与争斗正在无可避免地迅速走向公开化、表面化和泛政治层面化。


  党团“三长” 对峙难产


  民进党在“立法院”龙头选举的当天同步进行了党团“三长”(总召集人、干事长、书记长)改选。新动力办公室的许荣淑、福利国联机的柯建铭以及由新动力办公室改投正义联机不久的王拓分别以25票、22票和18票出线当选。其中由正义联机着重推出的陈其迈却“中箭落马”。据台湾媒体报道,属正义联机的33个“立委”中投给陈其迈的仅16票,本派系成员“跑票”相当严重。为此,派系内部人士数次放话“要清理门户”,甚至将矛头直指派系大老沈富雄,称之为“头号对象”。按民进党党团上会期修改的“内规”,“立法院”党团“三长”改为“资深制”。新选出的“三长”当选人应即自行协调产生总召集人、干事长和书记长三职,在3天内完成交接。然而许荣淑和柯建铭却为抢当总召集人一职相持不下。最高票当选的许荣淑在民进党“大老”级人物、“主流联盟”负责人蔡同荣的“力挺”下称自己“最有资格”出任,并匆匆对外宣称接任“总召集人”。此举招致颇多非议,媒体亦多方报道了这些“党内杂音”。扁系人马更是不满,同为当选人的王拓“不客气”地斥之为“毫无自知之明”。对峙和僵持致使民进党“立法院”“党鞭”迟迟难产,直至2月19日才确定由柯建铭出任“总召集人”并完成“交接”。前任干事长蔡煌螂被迫充当“看守党鞭”半月余,党团“三长”之争使“一向以党团纪律自豪”的民进党“大失颜面”,传为“笑料”。从民进党“立院三长”的对峙与难产可以看出,执政后的民进党,虽然以夺得“立法院”第一大党地位为转折而巩固了执政地位,但是,党内派系源于政经资源分配、利益输送而衍生的对立与争斗却随之凸显。无论从历史或现实的角度看,“立院”党团“三长”之争绝非偶然。尽管其表现的是党内人事之争,但争地却是“立法院”这一公众十分关注的场合。这无疑将对执政党“立院”党团今后的顺畅、有效运作投下阴影。


  独大态势 面临挑战


  “立法院”正副院长选举结束后,民进党党团干事长、正义联机成员蔡煌螂向记者无奈坦承,作为党内第一大派系的正义联机“内部凝聚力出现严重问题”,“虚有空名却无法发挥实力”。民进党派系格局中扁系独大的态势,以及与此相关的陈水扁对民进党的掌控力正面临挑战。如前文述,陈水扁通过正义联机推出陈其迈角逐党团“三长”,出于王拓加入正义联机不久的考虑,为达到“二人都出线”的目标,还精心规划了配票方案。但选举结果依然令人大跌眼镜,除陈其迈落选外,王拓也仅以最低票出线。派系内部有人老羞成怒地对外放话称,派系大老沈富雄“背信弃义”,未支持派系推出的人选。蔡煌螂更是放出“合则来,不合则散,一切随缘”的重话,以致岛内媒体纷纷报道正义联机的“家变”。对于“立法院”龙头选举前后民进党派系的一连串利益争斗,党内人士颇多微词:既为“内阁”改组几乎全由“扁系人马包办”,“陈水扁意志”已经“延伸到立法院和党中央”而愤愤不平;又为陈水扁的“权力操控与资源分配模式导致党内各派系充满危机感”,进而“失控争夺党内资源”,使民进党派系“纪律不彰”而不满;也为“只闻扁意,不见党纪”必将造成民进党中央“威望大幅下降”而忧心忡忡。党内舆论矛头纷纷指向陈水扁及其主导的正义联机。针对陈水扁日趋重用嫡系人马的作法,许荣淑斥之为“派系分赃”。事实上,民进党内反扁势力的抗争,在这次“立法院”副院长和党团“三长”的竞选投票中已经显现。面对陈水扁“横跨行政、立法境界”和平衡、掌控党内派系的“企图心”,反扁势力不但“冷漠以对”,还给了一次“当头棒喝”。显然,民进党内的嫡系与非嫡系势力的逐渐成形,将严重冲击民进党以往相对平衡的派系共治政党生态和“扁系”独大的派系格局,从而使民进党的党务改造乃至政党“转型”预伏诸多变量。


  党魁之争 各有所图


  民进党已确定于今年5月26日改选党主席。为此,将在5月中旬选择两天,分别在台北和高雄举办“民进党党主席选举辩论会”。目前有意参选的人越来越多。台湾媒体披露,姚嘉文、颜锦福、沈富雄等人都对争取党主席一职“兴趣浓厚”。2月26日,原基隆市长李进勇召开记者会,正式宣布加入党主席角逐。连日前被移送“中评会”等待“处理”的邱彰也表示“有意参选下届党主席”。烽烟四起、派系争霸的局面已显露端倪。2月5日,谢长廷在其主持召开的“党务改造小组”会议上突然提出“总统”兼任党主席的“党政同步”主张并形成“决定”。相关方案确定,今后的“党主席产生方式”分采“执政与在野双轨制”,即:执政时党主席由“总统”兼任,在野时党主席由党员直选。消息披露后,外界人士一阵“错愕”。对此,高雄市议会议长、国民党籍的黄启川认为,“总统”兼任党主席是谢长廷对陈水扁的“政治反扑”,如果实现则陈水扁将“站在危梯上,而成为箭靶”。据台湾媒体报道,对“总统”兼任党魁的“改造方向”,陈水扁以“不置可否”的态度刻意低调响应。但舆论指称,无论兼与不兼“对陈水扁而言都是赢局”。而吕秀莲则以“不要陷‘总统’于不义”、“不要让民主进步党变成民主退步党”的“重话”表达了强烈的反对意见。姚嘉文更是以“未接获党务改造小组会议通知”质疑民进党中央“剥夺与会发言权”。可见,在当前岛内执政党与行政当局关系定位依然不清的状况下,联系到陈水扁对现任党主席谢长廷“与高雄市民有约”的公开表态已经表明了其介入趋向,今年的民进党主席之争与党的路线之争、党内派系之争纠缠在一起势在必然。而陈水扁对党内派系,乃至民进党的掌控力也将再次受到挑战。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陈水扁在岛内的执政地位逐步稳固,在民进党向成熟的执政党方向转型的过程中,资源分流和权力分配将使党内派系的存在和运作环境发生新的变化,派系界线可能会趋于相对模糊,派系运作可能面临诸多变量(许荣淑、邱彰已表示将筹组新派系“新台湾”和“专业问政次团”以“抗衡派系势力”),陈水扁个人对党内派系和民进党的影响力也会继续受到挑战。因此,民进党与生俱来的派系利益争斗不会停止,执政党内的派系斗争对台湾政局的影响与牵制也将持续下去。


 


 


编辑:system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