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新世界史》《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作者孙隆基北京讲座

时间:2015-11-21 09:04   来源:凤凰读书

  孙隆基,祖籍浙江,1945年生于重庆,在香港长大,在台湾受大学教育,获台湾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后赴美国深造,于明尼苏达大学专攻俄国史,获硕士学位,转赴斯坦福大学专攻东亚史(期间并在上海复旦大学进修一年),获博士学位。曾在美国、加拿大等多所大学任教。重要著作有《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历史学家的经线:历史心理文集》《未断奶的民族》《美国的弑母文化:20世纪美国大众心态史》《新世界史》和The Chinese National Character:from Nationhood to Individuality等。

  【活动安排】

  11月22号 “四大文明古国说”错在哪?——从“新世界史”视野看古典世界格局

  字里行间书店(德胜门店)读者沙龙活动

  【嘉宾】

  孙隆基(美籍华裔历史学家,《新世界史》《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作者)

  施展(政治学学者,外交学院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

  李礼(媒体人,《东方历史评论》执行主编)

  【时间】11月22号(周日)14:00—16:00

  【地点】字里行间书店-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129号孔子学院总部1层

  【活动介绍】

  当我们谈论人类的“始初”时,还是脱口而出“四大文明古国”吗?我们是否怀疑过这个说法有些过于“完美”和简单呢?它真的能概括我们古典文明的历史图景吗?其他地区的文明状况如何呢?它背后的证据和逻辑链条真的清楚吗?

  孙隆基先生的著作《新世界史》(第一卷)就要回答这些问题。他在辨析“四大文明古国说”的起源和证据的基础上,指出其谬误之处,进而用“全球史”视角,结合最新的学术成果,给我铺展出一幅全新的古典世界图景。

  正如孙隆基先生说:“目前该是将历史性质的理解通盘翻转的时候了。”

  11月22号(周日)14:00,我们邀请孙隆基、施展两位学者和资深媒体人李礼一起,重新审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吧!

  【流程】

  14:00-14:05,主持人介绍嘉宾和图书

  14:05-15:30,嘉宾对谈

  15:30-16:00,读者提问

  11月23日 中国是否超前?西方照常升起?

  北京大学历史系演讲

  【主讲人】孙隆基(美籍华裔历史学家,《新世界史》《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作者)

  【评议人】高毅(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时间】11月23日(周一)19:00-21:00

  【地点】北京大学李兆基人文学苑1号楼108

  【活动介绍】

  中国近年之经济成长与国力陡升,在当代的意识中已造成反响。约从 1990 年代末开始,中国被看成是与西方“分流”的有效发展模式,甚至可能最终取前者而代之。

  反映这个时代趋势的是美国中国史领域内的“加州学派”,至 2009 年马丁 雅克(Martin Jacques)的“中国统治世界论”达到高峰。

  为人疏忽的是自维多利亚时代以来历久不衰的英美主义,至其当代版尼尔 弗格森 (Niall Ferguson)与安德鲁 罗伯茨( Andrew Roberts)等人,不断提醒世人是英语文明将世界带入了现代、建立了一个以法治和民主为框范的世界秩序。

  英美主义者亦会对自己人敲响危机感的警钟,但这类警惕其实也是向对手脚下掷手套:挑战者纵使会一时得逞,如果不能提供相应的普世价值,即使如纳粹德国、军国主义日本和极权主义苏联,也将会是在历史擂台上跑跑龙套而已。

  【流程】

  19:00-19:10,主持人介绍嘉宾和图书

  19:10-20:10,孙隆基演讲

  20:10-20:30,高毅点评

  20:30-21:00,读者提问

  11月24日 世界古代史的终结:匈奴是否古代世界的殡葬师?

  首都师范大学-全球史研究中心演讲

  【主讲人】孙隆基(美籍华裔历史学家,《新世界史》《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作者)

  【评议人】刘衍钢(匈奴史专家)

  【时间】11月24日(周二)18:30-20:30

  【地点】首都师范大学北一区文科楼204

  【活动介绍】

  丝绸之路首次缔造了横贯欧亚大陆的文明链带: 古代末期的四大帝国,即罗马、波斯、贵霜、秦汉。在文明链带之北是欧亚大草原。

  史前的草原霸主或许是印欧族群,至有史时期,草原的第一位霸主则是匈奴,他们与其说是一个族群,不如说是一个时代来得妥当。

  汉帝国对匈奴作战胜出,后者的残余西迁,造成的历史视差是他们隐身了4个世纪后,忽然空降在欧洲,这是世界史写作忽略了欧亚大陆中段的印度与波斯所付出的代价。

  四大帝国中之中华帝国最早遭到“五胡乱华”,并不意外,盖头顶上就是匈奴的原乡,令人意外的是第二位遭殃者轮到罗马,而它却是离开欧亚大草原最远的角落——它必须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

  最晚遭到“匈”患的反而是欧亚大陆中段:印度与波斯。这个中段也是世界史“匈奴时代”落幕之处、“突厥时代”序幕之地。欧亚中段也可能是印欧人最后被排挤出草原,令后者变成清一色阿尔泰族群之场址。

  《新世界史》

  多中心史观,跨学科方法,讲述全新的文明演进故事;专为华语读者打造的全球通史;

  书号:978-7-5086-4117-1

  定价:58.00元

  出版时间:2015年11月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新世界史》是著名历史学家孙隆基先生在其多年在美国教授“世界通史”课程讲义的基础上,综合全球史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写成的具有突破性意义的全新世界通史。

  华语世界现有的世界通史著作,要么是翻译引进西方学者的作品,避免不了“西方中心论”的窠臼;要么是本土学人的著作,无论观念、视野还是资料,都落后于国际世界史研究的最新进展。孙先生以一己之力、用“全球史”的观念和方法重构世界通史,旨在改变华语世界此领域研究的落后状况,为华语世界提供更适合阅读、理解和传播的世界史读本,更新国人对世界历史的认知,丰富国人的人文知识结构。

  ★孙先生以一己之力、用“全球史”的观念和方法重构世界通史,旨在改变华语世界此领域研究的落后状况,为华语世界提供更适合阅读、理解和传播的世界史读本,更新国人对世界历史的认知。

  ★“新”在哪里?

  ◎新视角:摒弃以“民族国家”历史为中心、由点到面连缀成世界史的固有思路,以全球视角对各文明的有机联系与互动进行跨区域的总结,呈现三维立体的历史图景。

  ◎新史观:驳斥目前占据世界史写作主流的“西方中心论”,用“多中心论”重构人类的“共同过去”。

  ◎新方法:超越从文献到文献的治史思路,用跨学科的方法,综合运用历史学、生物学、地质学、人类学、考古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成果。

  ◎新材料:丢弃传统说法和过时材料,在最新的考古发现和学术成果基础上进行全新解读。

  ◎新写法:摆脱史实的简单罗列,每章由问题引出,采用申论的写法,逻辑性强,引人入胜。

  《新世界史》堪称首部由华人学者专为华语读者著述的全球通史,将零散的世界史知识贯通成一幅完整的世界历史图像,是今天的读者重新认识世界的必备读物。对于世界史教学来说,本书则在提供准确的基础信息的同时,突破了传统教科书的叙述方式,问题引导,纲举目张,摆脱机械式的死记硬背,让教师和学子能够更有效地掌握史实间的关联。

  全书共分3卷,第1卷总结和分析了人类起源的诸多说法,驳斥了“大河流域摇篮”说,批判了“四大文明古国”这一对古文明格局的传统概括,重新探寻人类古典文明发展和相互影响的历史图景,并就中国文明的起源等重要问题提出了突破性的看法。第2卷和第3卷则处理之后的历史阶段和重要论题,预计将于2016年陆续出版。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孙隆基先生最负盛名之作,全新修订版问世;影响一代知识分子的传奇畅销书;用结构观念省察中国文化;对“国民性”深刻而理性的批判;

  书号:978-7-5086-5321-1

  定价:68.00元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15年11月10日

  孙隆基先生把中国上下三千年当做一个“长时段”,用结构观念——针对特定范围的一种共时性设定——来研究中国历史和这种历史延续所生成的文化特征。创造性地运用“良知系统”“身体化”“和合性”等概念来总结中国文化中对“人”的设计和“二人”关系,并进一步延伸至对个体与社会关系、国家与社会关系,国家对世界态度的分析与概括。其匠心独运之处在于,不是泛泛地罗列出这个民族的国民的劣根性,然后提出老生常谈的补救之道,而是用近乎千刀万剐的切割,给人以深处其间而欲全力挣脱的浓烈感觉,从而达到文化批判的深远诉求。

  ◎ 80年代的传奇畅销书,匠心独运的文化批判,风靡一时,影响一代知识分子。

  ◎研究针对长时段的文化深层结构,运用结构主义方法,是理性、经典的文化研究成果,结论长期有效,不会过时。

  ◎ “硬心肠”的民族“劣根性”反思。结论是:中国人“心”发达于“脑”,但“心”并没有表现为个人的热情,反而化为镇止个人热情的社会化“人情”。所以,在中国人之间理性精神和个人热情双双不发达。

  ◎ 诸多对中国人文化特征的总结性金句,一针见血,直指人心。

  【评论】

  我至今还保留着那份《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的复印件,书角已经卷起,字迹模糊,不知道已经是原本的第几代孙,上面还布满了各色各样的手印、油迹和警句式的批注——我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人曾经向我借阅过。

  ——许纪霖

  说起《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当年我只拿到十多页该“书”的详细目录,就“如获至宝”。那时我是一个乡村中学的教师,不容易得到全本。

  ——傅国涌

  《历史学家的经线》

  在世界背景中重写中国近代史;颠覆性地用“世纪末思潮”来解释五四运动和鲁迅问题;

  书号:978-7-5086-5313-6

  定价:52.00元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15年11月10日

  孙隆基先生在本书中用自己独特方式对中国近代政治史和思想史上核心的辛亥革命、五四运动、鲁迅问题、民族主义等话题进行了重新阐述,对历史学家们近代史书写的“文络”进行了梳理和批评,并创建性地提出“世纪末思潮”这一分析路径,拓展了整个近代史研究的视野。

  书中的文章集中体现了孙隆基先生治学写作的两大特点:一是擅于将世界其他地区的历史和思潮作为讨论中国历史背景和参照,在比对中凸显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实质和特性。在讨论辛亥革命时,作者以法国大革命作为前例,追寻辛亥革命的思想和模式源流;在讨论五四运动的时候,又以西方的启蒙运动和同时代的民族复兴运动来做参照;在他对鲁迅的全新解读中,更是将鲁迅纳入西方所谓 “世纪末”潮流的影响之中,开辟了鲁迅研究的新思路。二是能够综合运用心理学等社会科学方法来进行历史叙述和解读。书中有关鲁迅的两篇文章都涉及心理学和心理学史,而谈及法国大革命的文章介绍了社会心理学在中国的流传;讨论中国南方与北方关系时更是综合运用了优生学、人物地理学和区域类型学的研究成果。

  基于这样的治史思路,孙隆基先生为我们呈现了解读中国近代史的另一种可能,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些文章“将从清末之民国前期的思想史整个翻转了”。

  ◎ 颠覆传统观点,在世界背景中重写中国近代史。

  ◎ 提出孙隆基重要的理论创新,认为是西方的“世纪末思潮”而非“文艺复兴”或“启蒙思潮”最大程度上影响了五四运动和鲁迅。

  ◎ 突出体现孙隆基治学特点:

  1. 擅于将世界其他地区的历史和思潮作为讨论中国历史背景和参照,在比对中凸显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实质和特性。在讨论辛亥革命时,作者以法国大革命作为前例,追寻辛亥革命的思想和模式源流;在讨论五四运动的时候,又以西方的启蒙运动和同时代的民族复兴运动来做参照;在他对鲁迅的全新解读中,更是将鲁迅纳入西方所谓 “世纪末”潮流的影响之中,开辟了鲁迅研究的新思路。

  2.综合运用心理学等社会科学方法来进行历史叙述和解读。书中有关鲁迅的两篇文章都涉及心理学和心理学史,而谈及法国大革命的文章介绍了社会心理学在中国的流传;讨论中国南方与北方关系时更是综合运用了优生学、人物地理学和区域类型学的研究成果。

  ◎ 反省近代史写作的“文络”,梳理批判,意义深远。

 

编辑:杨永青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