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网上海8月16日电(实习生 高洁民)每年上海书展都会吸引不少的读者和市民前来捧场,今年也不例外,大客流为出版商们带来了不少的商机。但是也有一些理应有较高人气的展位却显得冷冷清清,销量也不尽如人意,记者在采访中就发现,今年的台湾图书展示区的人流就明显少于其他大型出版社的展位。从记者的观察和与福建闽台图书有限公司的林琳女士采访中了解到,其中有着不少的原因。
原因一:展位较为偏僻 宣传力度不够
如果不是展位内拉着“台湾原版图书推介”的醒目红色横幅,人们很难知道这里有来自宝岛台湾本土的各类书籍。台湾图书展示区位于展览中心西一馆底层的一个转角处,两边接邻的是期刊馆和版权产业馆。由于上海展览中心场地较大,很多读者常常停留在那些大型或者比较热门的出版展位,那里不但有首发的新书,还有许多精彩丰富的活动,人气都被集中在那里,造成了展位冷热不均的情况。很多读者即使经过这里,走进去看一看的也并不多。在宣传上,这次由福建闽台图书有限公司设立的推介台湾图书的展位由于人力等一些原因的限制,并没有参与到上海书展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宣传上远远落后那些有大家、名家,新书、好书的出版商,很多读者根本不知道书展上还有一个专门的台湾图书展示区,因此在这点上,展位的主办方在今后的参展之前还应该和书展的相关领导有更多的沟通,更多的协调、更多的合作,想办法提升台湾图书的人气。
原因二:图书价位较高 读者望而却步
从记者来到这个展位的一段时间里,可以看出很多读者对这些来自台湾的图书都非常有兴趣,他们捧着这些书不停翻阅着,感受着台湾的风土人情,但是真正买的却并不多。记者了解到从书展开幕至今,台湾的原版图书卖出的只有100本左右,福建闽台图书有限公司的业务主办林琳女士道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台湾原版的图书价格普遍偏高,昂贵的价格使得读者不得不放弃这些确实感兴趣的图书。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般台湾的图书分为两种,一种是有出版社享有补贴,图书价格相对便宜,价格大约在人民币80—90元左右,而一些普通的民营性质的出版社,他们的图书价格就要高达人民币200—300元,这让很多读者无法承受。尽管记者发现这些图书的质量不论是从外观还是装帧,都非常精致,有其特有的文化内涵,但是相比其他展位中文图书一律八折的便民优惠促销上,台湾图书在价格上就显得竞争力不足,也就制约了顾客潜在的购买欲望,为此主办方应该多做尝试,事先做好台湾出版社的工作,从读者的角度出发,给予一部分的让利,使读者不再望价兴叹。
原因三:书目品种有限 规模有待提高
福建闽台图书有限公司这次是首次在上海书展推介台湾原版图书,在以前的一些书展上,这些图书也都是只展不销。因为不了解上海市场的需求量,他们带来的图书品种并不多。据了解,本次展销的部分图书的销售对象都是台湾和国内的图书馆,有的图书专业程度相对较高,普通读者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比如古籍类的图书就鲜有人问津,但是也正是这些图书登陆上海书展,使得上海和大陆的读者能够接触到它们,使得海峡两岸的文化得到进一步的交流。另外一套《台湾地理百科》系列共70本是这个展位中的书目中比较适合各年龄读者阅读的丛书,该书从台湾的老街、台湾的温泉、台湾的地形、台湾的古道、台湾的湿地等各个方面来介绍台湾的历史、台湾的风土人情,让读者能够从一个非常完整全面的角度来认识台湾。该丛书也被许多图书馆馆藏,作为研究台湾人文地理的珍贵资料。当然这一展位并不能把台湾的所有好书都搬出来,这其中受到了许多条件环境的制约,但此次来到上海书展对台湾图书出版事业协会和福建闽台图书有限公司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尝试,在两岸的交流不断加深,互信不断增加的今天,希望能够在明年的上海书展上,看到更多台湾出版社活跃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