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猴硐猫城物语:猴硐、猫咪、与猫夫人…

时间:2010-07-29 09: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联合新闻网/文、图节录自猫头鹰出版《猴硐猫城物语》】

书名:猴硐猫城物语

  作者:猫夫人

  出版社:猫头鹰

  出版日期:2010年07月30日

  内容介绍:

  猫夫人为猴硐所付出的关注,带动了这个小镇的观光。──吴念真 导演

  相信来到猫村的旅人,都不只是走马看花,而是从这个爱猫的小村落,体验感受生命的美好。──猫小P 猫咪插画作家

  不必远走希腊,不须飞到日本田代岛,你知道台湾也有一个住着上百只猫咪的着名猫城猴硐吗?你知道连日本猫咪摄影师关由香都到过猴硐拍摄猫咪并刊登在日文杂志上吗?你知道猴硐有一位人人称她猫夫人的知名猫咪摄影师吗?她拍摄猴硐猫咪的照片红遍网路,媒体争相报导。

  猴硐、猫咪,以及猫夫人,已经是台湾猫咪界最火红的组合。猫夫人发现了猴硐的猫群,成立志工队改造了猴硐,带动了猴硐的观光,本书即是这感人过程的回顾,并搭配猫夫人在猴硐拍摄的精选照片,让你了解猴硐、了解志工队的社区改造,以及那里可爱得让人尖叫的猫咪!

  新书内容抢先看:

  猴硐你在哪?

  猴硐在哪?我找了好久,努力在GOOGLE上查询,关於猴硐的资料还真少。

  我总是喜欢在台湾各地找猫的踪迹,哪边有猫,我就往哪边去拍照,就是这个原因,让我发现了猴硐。

  车上装着导航,老公一起陪我到这非常陌生的地方。车子驶进狭小的街道,两旁的矮房和冷清的街道,让我一度怀疑这里是不是没有人住了啊,到了侯硐火车站,连天公都不作美,飘着雨的阴冷天气,心中突然起了“吃一碗面就走吧”的念头,两个人就这样跟猴硐说bye-bye。

  猴硐光复里的猫 第一次的挫败经验却也留下深刻的印象,那 碗美味的古早面,竟然说服了我们再去一次 猴硐,也因为贪吃,竟然发现了另一个有猫 的天堂,光复里。 光复里位在小山坡上,没有连外道路,只能 靠一座小天桥来对外联系,所以这里从以前 到现在都没有什麽改变,更少看到年轻人 在此进出。也正因如此,这里还保有相当质 朴的特色,一踏进社区很容易看到猫三三两 两散布在屋顶矮墙各角落,不过当时这里的 猫防御心其实是非常强的,只要有人靠近牠 们,一定拔腿就跑。(除了“流鼻涕”之外 ──牠是我到社区时第一只可以亲近的猫。)

  十万大军压阵

  第二次到猴硐,天气很好,结果让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不骗你,眼前的猫群气势好像十万大军,这情景有如八级以上的大地震,震得我们一动也不动!我压抑着亢奋的心情和想要尖叫的声音,猫群看到陌生人的造访也绷紧神经准备要逃跑,我们两方人马,就这样留下彼此惊恐对峙的画面。

  猴硐地名的由来

  此地以前有一个山洞栖息着大量的猴群,当地人就称此地为猴洞,又因为矿坑的风水文化,矿工不喜欢跟水有关的字,於是将“洞”改为“硐”,民国五十一年政府以猴名不雅改名为“侯硐”,民国九十年地方文史工作者陈章桂、周章淋开始鼓吹恢复原名,九十四年台北县政府议会通过改回猴硐原名,但是火车站属於交通部管辖,依然使用“侯硐”,因此,在侯硐火车站可以看到一地两名的有趣情景。

  黑金煤矿的故乡

  猴硐是一狭长的山城,四面环山,基隆河从中穿过,不仅曾经是台湾第一大的煤产地,也是采金热潮的起源地,曾经辉煌的山城当时居民多达两三千人,如今随着煤矿业的没落及停产,少了就业机会,年轻人只好外出找工作,现在只留下历史的古蹟与孤独的老人陪伴。不过因祸得福,好山好水的景观就此保留下来,像金字碑古道、狮子嘴、大粗坑、小粗坑,还有穴湖、瑞山本矿等丰富的资产,都是属於猴硐重要的一部分。

  猫群的由来

  光复里这小小社区大概只住了一两百人,大部分的年轻人都出外工作了,我们看到的几乎都是上了年纪的阿公阿嬷,有几户人家会把剩菜剩饭给猫咪吃,有的还会特地买鱼煮给猫群加菜,就这样从刚开始的四五只,慢慢繁衍到现在的上百只。

  因为喂食剩菜剩饭,环境中容易飘出一股酸酸的味道,我问伯母怎麽不给猫群吃饲料呢?伯母说:“我自己都随便吃了,哪有时间去给猫买饲料啦!”我心想也对啊,怎麽问这麽没智慧的问题,这问题就像是:“阿嬷,你怎麽不带猫去结紮啊?”老人家都自顾不暇了,生活不优渥,怎麽有多余的能力、体力再去帮猫群结紮呢?

  他们相信大自然的定律,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其实光是给予猫群一个安全的生存空间和机会,就已经是最大的包容了。

  社区的猫与狗

  狗在这光复里应该是属於弱势族群吧!因为社区的猫群数量远远胜过於狗,虽然猫与狗的天性不同,但是长期的相处之下,还可以达到和谐的默契。不过狗的天真热情,倒是让猫承受不住,常常看到狗把猫头含在嘴里,然後被猫乎巴掌,或在旁边跟着猫抢食物,被猫群哈走的窘境。有的狗还甚至跟游客玩起逗猫棒来,从这些画面中你绝对能感受到狗的善意,他们只期待猫能跟牠做个朋友一起玩,只可惜猫通常都是不领情的,因为这就是猫的个性。

  选自台湾联合新闻网

编辑:李丹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