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蓓蓓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8月8日发布的《2015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显示,在国内出版社经济规模和总量排名中,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处于第39位。这是该集团首次跻身前40名,比2014年一口气前进了8位,并连续4年蝉联国内地方少儿社第一。
2015年,国内首家经由内生裂变而成的法人实体少儿出版集团——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正式宣布成立。社长张秋林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集团成立的第一年,较好地保持了出版社的主体地位,出版社的品牌效应急剧放大,实现了超常规发展,2015年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7%,精品佳作迭出,市场占有率提升、产业规模扩大,加快了集团化、产业化、品牌化、国际化、资本化的进程。今年上半年集团经济运行良好,各项经营指标在高位上依然保持20%的增速,集团化的优势进一步显现,被激活的能量持续释放。
成绩的取得,关键在于正确的策略。善于谋篇布局的张秋林告诉记者:“这一切得益于集团成立后全力推动的‘三大转变’策略。”
产品布局转变为产业布局
一本十来万字的历史纪实文学图书,4个月印发三版、15万册,访谈、讲座等办了40多场,输出的港版已经印刷并发行,韩版也谈定,电影、电视剧改编及其他衍生产品开发也都有了清晰的擘划……这都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策划的《千古悲摧帝王侯——海昏侯刘贺的前世今生》一书引发而来。“仅从经济上测算,这本书带来的消费总量应能突破千万。”江西出版集团原董事长周文撰文如此评价。
“海昏侯”很好地印证了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从产品布局向产业布局转变的思路,张秋林将诸如此类的图书称为“种子工程”,即单本书或系列书经过市场和读者的检验,能够成为很好的IP(知识产权)资源,通过产业化运作、跨媒体经营,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句话,通过合理的产业布局来提高产品的转化加工值。
张秋林告诉记者,为此,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专门成立了新媒体公司负责“种子工程”。他们与上海京鼎动漫合作,将集团的畅销漫画《大中华寻宝记》改编拍摄成104集的动画片,还计划拍摄动漫大电影,同时还开发了动画片人设玩具和周边产品。张秋林预计,这个产业板块3年内会给集团带来3亿元以上的收益。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3年前出版的反映景德镇陶瓷文化历史和现实的长篇报告文学《瓷上中国》引发轰动效应,成为外界了解景德镇陶瓷文化的一张名片,“瓷上中国”也因此具有了品牌标识。
张秋林意识到这一商机,果断注册成立景德镇《瓷上中国》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用拥有知识产权的卡通形象生产“瓷上中国”的实用礼品瓷,同时积极联手世界出版巨头麦克米伦出版公司在景德镇建立国际绘本创作中心,将纸上创作和瓷上创作打通,实现艺术创作价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