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阿顺、潘采夫、宋方金、王小枪畅谈《遇见信天翁》:一场史诗一场梦

时间:2016-08-11 08:45   来源:凤凰读书

  《遇见信天翁》新书分享会现场

  近日,由仓颉影视与阅览文化共同出品的奇幻小说《遇见信天翁》惊艳上市。8月6日,作者阿顺携著名编剧宋方金、热播剧《追击者》编剧王小枪、知名作家潘采夫,在京举行了新书首发活动和媒体见面会。在发布会现场,作者和嘉宾对原创故事与IP(知识版权作品)热潮进行了深入浅出探讨,让在场书迷连呼“干货十足”。

  《遇见信天翁》是阿顺继《交口称赞》后的又一力作,但两部作品却截然不同。《交口称赞》是对影视行业极尽真实的描述,而《遇见信天翁》则是以奇妙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梦幻瑰丽的童话世界——讲述了架空在南大洋的战争与爱情。故事通过沙幽国王子凫渊而展开,在他经历了身体变异、国家覆灭等一系列悲惨遭遇后,踏上了寻找玲珑信天翁的复仇之旅。该书因构建了一个宏大而奇幻的世界,与主人公奇幻冒险的经历,而被读者称为“东方加勒比”。以下为对谈文字实录。

  潘采夫:感谢大家冒着中暑的危险来参加这次新书发布会,先介绍一下我们的主角阿顺,是《遇见信天翁》这本书的作者,阿顺是山东人,也是我在《新京报》时的前同事,三年前他的第一本书《交口称赞》我们也在这做了一个读者的聊天会。他写书有一个特点,基本上我总结了一个规律就是每做砸一个公司,谈蹦一个妞,就写出一个故事,所以这本书我刚才还问他了一些心路历程,等一会跟大家讲一讲。这位就是著名的宋方金老师,他写了非常多有影响的影视剧,《手机》《美丽的契约》,还有憋着大活在后面,而且现在又转型成了很优秀的演讲家,掀起了数次编剧界的大论战和思潮,基本上都赢了,所以很多同学今天过来也想听他等下讲一讲他和阿顺的故事。这位是王小枪,也是很著名的编剧,现在刚放完的一部谍战剧叫《追击者》是他写的,小枪以前是位大夫,后来立志从文,给我写过专栏,我们认识也十几年了。我叫潘采夫,原来是做媒体的,在《新京报》做编辑和体育主编,就是约这些人写稿,现在在小猪短租。今天四个老男人坐一块儿,一个是讲阿顺的新书,另外是来讲讲内心里面文学少年的故事。当年都是有小说家梦和文学梦的,后来就沦为了一线编剧了。那我们就从阿顺开始,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新书吧。

  阿顺:我们就瞎聊吧。潘采夫现在是小猪短租的副总裁,我有一两个月没见到他了,发现他开始各种油嘴滑舌。

  潘采夫:因为现在参加脱口秀节目比较多,被带坏了,这也是今天来主持的原因。我对阿顺这书最不满意的一点,就是这本书没有带一点床戏,就是特别单纯的纯情的情爱。

  阿顺:我第一本小说《交口称赞》的时候,有尝试写过三段床戏,总觉得写得不好,真是经验有限,还不够丰富,这次这个跟鸟有关的故事没法有床戏,很遗憾。

  潘采夫:阿顺是一个特别有文学梦想的人,可能跟第一个字叫“阿”也有关系,比如阿城、阿莱、阿丁、阿来莫夫,我看他每次一不高兴就“嘣”地写出一本书来,我看他书的第一段就直接像卡夫卡致敬了,直接《变形记》,一天早上醒来,那边变成甲虫,这边长出一对翅膀。所以我们想问问阿顺,你是怎么就突然来了一个既童话又玄幻的小说的?

  阿顺:这个故事其实在2011年的时候就有了,每次坐飞机,飞机掠过海面的时候,我就会想海面上会有各种像帝国一样的奇妙人物存在,感觉很酷。2011年就有了这个故事架构,后来各种忙,就一直没有写。去年7、8月份集中差不多40天的时间,把它给写完了。主要是我个人的梦想是特别想做童话作家,但是对童话知道的也比较少。就是比较喜欢,就折腾了这样一个故事。至于未来做不做成童话作家,那再说。

  潘采夫:对于小说往往会有一种文学的解释,还有一种生活的解释。对《遇见信天翁》的第一反应,就是阿顺现在的女朋友是一位空姐,是不是以这个为原型写的。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文体呢?我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写法。

  阿顺:不是,跟空姐没关系。这个确实开始时是致敬卡夫卡,我曾经特别喜欢卡夫卡。没有特别的文体,就是一个人的写作习惯,有这么一个故事想表达出来,就这么写出来了,没有特别想去定义一个文体。写得还挺酣畅的,不到40天就写完了。(潘采夫:贾平凹写《废都》用45天,这是他自己说的)《废都》我超爱的。

  潘采夫:前阵子我带我女儿去看了《愤怒的小鸟》,就是好莱坞叙事的风格,最后有只老鹰把他们全给救了。跟你这个长得是有点像的,但是你的这种叙事的方法好像不是特别按照故事的套路写的。

  阿顺:对,因为我是看好莱坞的电影比较多,其实这个特别有好莱坞风格的一个电影化故事,东方内容的核,西方的架构表达,故事非常东方,但是它的一些表达式偏西方的一些东西。

  潘采夫:跟小枪聊一下,你们都是做编剧的,阿顺也是一个有文学梦的编剧,从改编角度来讲,你觉得这部书的价值,能卖多少票房呢?

  王小枪:首先我觉得在影视热的今天,还有人写小说,本身不容易。基本上有能力的作者都去写剧本了,对于写小说,出书的不容易,作者也不容易,出版公司也不容易。因为现在书不太好做。第二,对于改编这个事,我也改过别人的,别人也改过我的,都各有利弊吧,对于这本书呢,因为写东西的人是能看得出来作者对这本书的用心和认真,这个是能看得出来的,斟字酌句啊,阿顺老师这本书肯定是前者。因为主人公的名字第一个字我就不知道念什么。我觉得这本书,文字很华丽,我觉得还是留着自己改编,不然有可能遇人不淑,宋方金老师也说过,操盘的人不专业,整个行业泡沫比较多,感觉特别简短,就是我买个IP,找一个五百块钱的编剧,把他给改了,就是很多人有这种想法,导致它会很惨。

  潘采夫:把话题转给方金,我和方金对于阿顺有一个角色就是叫损友。

  阿顺:我写过两本小说,一个是《交口称赞》,一个是《遇见信天翁》,两部我都想让潘采夫和方金一块儿来写序,方金特别靠谱,潘采夫每次都特别不靠谱。我要交稿前几天,他就会说好,马上写,然后到交稿前,他就会说忙死了实在给不了了原谅我吧兄弟。

  潘采夫:所以靠谱的方金现在还在写字,我已经不写字了。我那次写得一篇书评给阿顺老师就是极尽挖苦之能事,这次我看了方金写的序,比我的力度还强。因为阿顺心理素质也好,而且他对自己的文学梦想让全世界知道。这次大家逮着机会聊一下他的梦想,他们俩经常在一起聊,所以请宋方金老师聊一下阿顺的小说、文学梦以及开公司为什么老倒闭这件进行解析一下。

  宋方金:今天我先说这本书,这是一本充满了奇思妙想的奇幻小说,这种风格是童话风格。阿顺想做一个童话作家,他在一个很污浊的环境里想写童话小说,而且写成了。他奇思妙想的程度跟现在正在上映的电影《爱宠大机密》差不多,如果在座的还没看这部电影的话,你们赶紧去看看,特别好看。我希望《遇见信天翁》能拍成一部跟《爱宠大机密》一样的优秀的电影,我认为这个电影可能更适合拍成动画片。阿顺正在筹备一部电影《盲马》,一直确定不下男一号,不光是阿顺存在这个问题,中国影视界全部都存在这个问题。所以我现在一方面在学英语,我想去好莱坞学习,它的演员比较专业。另外一方面,我现在正在写动画片,因为动画片不需要演员。所以说《遇见信天翁》想操作顺利的话,应该拍成动画片。

  另外从潘采夫说起,他原来是一个媒体人,后来去干出租了(潘采夫:不是开出租,是出租房。阿顺:老司机。)你们太复杂了。小枪原来是医生,后来去做编剧了,阿顺呢,什么都干过,现在也来做编剧,做制片人了。我是一个编剧,到现在还是一个编剧。

  在作家界遇到姓“阿”的要小心,北京有个牛逼的作家叫阿城,北方只有一个姓阿的牛逼作家就是阿城,其余的姓阿的作家都在南方,尤其是山东没有姓阿的,那天阿顺就跟我说,不对,山东还有姓阿的呀,我说没有啊?他说阿胶。我想了一下,以后山东有两大特产,一个是作家阿顺,一个是东阿阿胶,我感到很自豪。

  刚才潘采夫老师说,阿顺换一个女朋友写一本书,垮一个公司写一本书,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会替我的兄弟阿顺感到特别可怜,因为他只写了两本书,所以我觉得这是不可能的,潘采夫老师确实是学坏了。阿顺的第一本书是我写的序,第二本书也是我写的序,阿顺的这两本书有相当一部分的销量是靠我的两篇序。为什么我在第二本书的序里有点挖苦阿顺呢?阿顺第一本书的序找的是潘采夫,在交稿前三天,潘采夫说我不写,才找我顶上,其实我是一个备胎,第二本书又找了潘采夫,他之前是一个媒体人,现在牛逼了是一个高管,交稿前两天,潘采夫又不写了,阿顺又找了我,说方金你还得再顶上去,我又当了回备胎,所以这次备胎当得很郁闷,所以写作有两点,一点是必须有一个闺蜜或者是发小,就是天赋。如果你没有这个朋友的话,你一辈子是写不出来的。有很多编剧问我,我看了那么多书,依然写不出一个好剧本,就是他缺少天赋这个朋友。写作还有一个天敌就是懒惰,阿顺既有天赋,又不懒惰,所以有了第一本书又有了第二本书。阿顺现在就跟我说方金,第三本书我就约你了,不约潘采夫了,我还是想把这个机会让给潘采夫,如果阿顺两年后出第三本书时,潘采夫老师还没克服懒惰这个天敌的话,我就继续当备胎。

  阿顺:特别感谢方金第二次为我写序,我俩已经梅开二度了,希望后年第三本书的时候,我俩能帽子戏法。

  潘采夫:我觉得交稿这个偷懒不偷懒这个不是懒惰的问题,而是地位的问题。作为一个编剧你敢偷懒吗?你恨不得早半个月弄好给导演。

  阿顺:这一点,我得说,方金真的是,不管是多大的公司催交稿,他没写完就是没写完,他还是以质量为准的。

  宋方金:可能今天在座的也有很多想做编剧的朋友,我给大家介绍一下编剧的一天。早晨醒来大概就到中午了,想清醒一下,然后就是看看微信、微博有什么新的消息,然后就到吃饭的时间了,大家知道吃完饭就会有一点困意,这时编剧就会想,作为一个编剧,我也是一个人,我也要休息,我要保护我的生命。一觉醒来就到下午3、4点了。这时就会收到几条别人约饭的微信,处理完就到5、6点了,出门前想着务必要在吃饭之前写一场戏,这时突然想起你已经有一两个星期没给父母打电话了,我不能不孝啊“子欲养而亲不待,树欲静而风不止”,马上给父母打了个电话,告诉他们我过得很好.......然后赶紧赴约,作为女编剧,她还会去逛一逛淘宝,晚上回到家就1、2点了,就睡觉了。这就是编剧的一天。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所有的编剧都是一样的,比如说编剧写稿子说在一个月内交稿,他一定是后三天写出来的,这是无一例外的。凡是在写剧本的时候会发现生活有那么多美好的事情可以分享,你们要享受这样的时光,编剧最好最伟大的就是虚度时光。

  潘采夫:方金漏说了一个细节,就是当他给他的父母打电话的时候,我对我们河南和山东的孝子的一个深度理解,他一定不是说我过得很好,而是说:爸,我现在一集卖多少钱。是吧?

  阿顺:方金现在是国内最贵的编剧之一。

  潘采夫:方金现在是什么价格?

  宋方金:比如说像《遇见信天翁》这本书以后要卖,比如说今年最贵的版权,包括电视剧电影,成交价是一千万。电影剧本最高的电影稿费是税后700万,这是比较孤立的。其余中国一线的编剧在500万左右,还有就是根据他的题材身份和地位来分,大概是两三百万,一两百万,一二十万,一二万,但是最可怕的问题不在这,最可怕的是有一个写恐怖小说的作家最近干了一件特别令人发指的事情,他不要钱。因为有个投资方想拍个挺大的IP,找到我的好朋友做编剧,正要签约的时候,突然杀出了这个恐怖小说的作家,说我不要钱给你写。大家知道文学创作和剧本创作是两个不同的创作。比如说阿顺写这本《遇见信天翁》就是你不给他钱,他也要写。但是按照剧本的职业规划,你不给钱,是不会写的,除非他是一个原创的作品,这是一个工作。也就是说这些作家不要钱来写剧本,他实际上破坏了行规条约,就是破坏了一个编剧创作的一个秩序。我以前在一家影视公司上班,遇见一个河北的妇女,她拿着剧本来找我,我一看是一本黄色剧本,我说不能拍,她说不要钱给我拍,我说这个在中国是不能拍的,这种不要钱的编剧就是破坏了我们这个行业的秩序。这是电影的状况。电视剧的状况是,确实有几千一集的电视剧,有人跟你们说几千一集的时候,你们一定要有骨气,扭头就走。现在刚入行的编剧,一般可以拿到一两万一集,到10万一集的编剧就要有作品,在卫视或地面频道有播出的作品。

  潘采夫:我组建过一个剧本工作室,我就被人深深地坑害过,有一个做《奔跑吧兄弟》、“女王的新衣、衣橱”的公司,委托我写剧本。我写完剧本的故事梗概,跟他聊了后,感觉不错。让我要不改一下再聊,然后改完后聊,再聊。后来我就问了一些老司机说,为什么他们老找我聊剧本,就是不谈钱呢?他说,他们只是用你头脑一下,过两天就不用了,不要担心。从此,我再也不敢赴这种约了。刚才方金老师提到一个话题,说那些不要钱写剧本的一定要防着。因为我知道阿顺在他的电影梦的过程中有崎岖坎坷的经历,甚至背地抹泪、不为人知的屈辱。阿顺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文学少年在他追梦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大哥或者大姐,有的人会鼓励你,有的人会坑害你。你在通往牛逼的道路上,一定会伤痕累累。是吧?小枪,你从大夫转变为一线编剧,有被人潜过或者坑过吗?

  王小枪:没有。我是07年开始写剧本的,那时候跟着石康学写字,他是我的老师。那时候《奋斗》刚播,非常红。(潘采夫:他多少钱一集?)当时他两万块钱一集,当时编剧的待遇不太高。他当时抛出了一个观点:中国编剧就应该一部戏挣一千万,当时好多人就说这是一个疯子。所有人都觉得你为什么要说这种话,一个编剧拿10万块钱不好吗。当时很多电视请他做节目。(潘采夫:你那时候跟着他有两千块钱一集吗?)我那时候才跟着他学,还没有真正写剧本。制片人觉得编剧贵,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有很多同行业的跟着一起骂,有点不理解。前段时间和几个朋友一块儿聊天,有一个朋友就说现在大部分编剧面对资方都比较谄媚,他不知道我是写剧本的,我听着就有点不舒服,但是我知道确实有一些编剧面对资方是比较谄媚。其实现在像方金老师他们也是做相同工作的,并不是说编剧这个行业怎么样,而是说为正常维护这个行业正常的发一些声音,特别应该。

  潘采夫:有遇到苛扣编剧报酬的情况吗?

  王小枪:我觉得只要做编剧达到五年的,基本上都有过。有的是那种,比如说,提高价格,拿回扣的,这种不会扣你的钱,还有很多压低你工资的。还有就是特别不好的,忽悠,两边忽悠。

  潘采夫:我又一次跟一个作家和一个演员吃饭,作家就跟演员说我有一篇小说,可以让你来当女主角,演员也很高兴,有很多许诺。他说我这个是大IP,可以做成一部很大的电影。当时我就想你们这些编剧界影视界也太能忽悠了,把我们这些不懂行的忽悠得里焦外嫩的。你不是马上就拍各种影视剧了,有一部叫《少年辛弃疾》的戏是什么时候?

  阿顺:《少年辛弃疾》是以我最喜欢的剧《青玉决》为核心的一个少年辛弃疾的故事。剧版是明年要动。影版《少年辛弃疾》是马上10月份要开,是大地来主做的一个数字电影。

  潘采夫:这是以网络小说为基础还是你之前写的剧本?

  阿顺:原创的故事,这是我们要做的一个剧《青玉决》的“衍生”。内容比较跳脱,偏网络,非常好看。我从2010年就寻找21岁之前的少年辛弃疾的资料,走遍了国内所有辛弃疾当官的地方以及差不多内地和港澳台所有跟他有关的资料,现在的故事特别爱恨情仇,非常好,但又不是瞎扯,都有根据,但不是说史,他一个整天跟金国皇太子混的风流官二代成为侠肝义胆的草莽英雄还是有很多看点,包括他跟党怀英的兄弟情之类的。国内应该没有人比我更了解史料中记载的少年辛弃疾的故事了。

  潘采夫:我们这几个人聊完,就会发现阿顺的身份是比较复杂的。

  阿顺:其实刚才王小枪老师说的那几个点,我深有体会,但是我现在在做制片投资这块,我觉得每方都有难处。现在我在操作项目的过程中,我觉得每方都是很不容易的,我非常地理解制片方,我觉得编剧也都挺不容易的,每方都会有各种难念的经吧。

  潘采夫:你比三年前成熟了。三年前阿顺出他的《交口称赞》时说我要把影视圈的潜规则恶行陋习全都揭发出来,然后我就一跺脚离开这个圈子,去干纯洁的事情,去搞文学,那本书出版之后,他又去了一个影视公司做公关去了。我其实是非常对他的安全担心的,关于他写到的人,我也认识,这些人会不会拿着刀去砍他。你竟然安全存活至今,竟然还在做电影。

  阿顺:其实我们关系都很好,这个我觉得不相冲突。我现在还是该干嘛干嘛。写小说对我来说是一个业余爱好。我有三个业余爱好,一个是足球,一个是煮饭,还有一个是写小说,我觉得我要把这个业余爱好给发扬下去。前几天我给胡歌寄新书,我说业余爱好又第二本了,他说你的业余爱好要发展成主业了。今天我感觉真的是,我的第三本书、第四本书,都已经要提上日程了。但是我第一部来主导制片的电影还没开机,虽然年底也要开,但毕竟还没。

  潘采夫:刚方金讲了他不写稿的一天。可能下面的同学,包括我自己特别想知道编剧写稿的一天,到底怎么写稿?你刚刚说的书我也看了七八遍,我也眼含热泪,但我就是写不出来,到底是怎么入手呢?

  宋方金:潘采夫老师确实学坏了,为了自己能当编剧,把阿顺的新书发布会当成了编剧座谈会,我觉得这是不可以的,咱们还是先回到《遇见信天翁》。阿顺的第一本书叫《交口称赞》,印量不小,他这本书有三分之二靠的是书本身非常优质的内容。剩下的三分之一的一半靠的是书名,阿顺特坏,他是竖着排的交口称赞,很多眼神不好的读者就买回家了,一看就不是他们想要的读物,所以书名起得也是很重要的。当然还有那一半是靠我的序,刚才我也说了,就是在《遇见信天翁》时候,我就说阿顺咱这就只能靠实力了,因为大家知道狗的粉丝、猫的粉丝很多,我在生活中还没见过谁是信天翁的粉丝,我说你第一本书的书名非常地奇绝,但是这本书的书名很平常,所以只能靠书的内容,我在第一时间把这本书看完了。王小枪老师以前是学医的,学医认识的生僻字是最多的,第一个字他就不认识。我那天就想着这种奇幻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就去翻看了一下郭敬明老师的书,比如《爵迹》《幻城》,我跟王小枪老师遇到同样的问题,我连看了6个人名,一个都没念出来,只认识一个煊字。我不知道郭敬明老师的那些读者是如何克服阅读障碍的。阿顺老师的书和郭敬明老师的书至少在名字上是一样的,希望在销量上也能一样,这是我的一个祝福。

  我看到今天另外一个副标题:谈论IP的时候,咱们在谈论什么。这个标题起得非常好,因为我是中国的反IP专家,所以我今天在来的路上也是悲欣交集。因为在大IP已经死了的今天,阿顺发布了一部大IP的书,我觉得阿顺老师的命运老是不在一个点上,在中国的影视公司里边,我相信阿顺的公司是最诚实的公司之一,或者是最勤恳的之一,但是阿顺的融资之路不像比人,因为大家知道大IP从前年年底出现,大IP就成为风口,风口的意思就是像雷军老师说的,到了风口,连猪也能飞起来,所以你看现在天上飞的全是猪。大IP在去年的风口之后,今年开始至今没有一部大IP是成功的。大家知道像《幻城》《致青春》还有很多,不管是电视剧的收视率还是电影的票房全都是失败的。

  如果你们要进入到影视行业,你们要面临一个三兄弟,一是假收视率,就是如果你要进入电视剧行业,你注定要跟犯罪嫌疑人一块儿工作,中国电视剧行业里面,没有一个人是清白的,全是罪犯,包括电视台到从业人员到某些导演到某些编剧全部都是犯罪嫌疑人,我认为他们是罪犯。如果你们进来的话就是面临这样一个电视剧行业的状况。所以说电视剧行业已经死了,我们已经不存在电视剧行业了,中央马上在9月份要召开一个全国电视剧办公会议,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会议,希望能力挽狂澜,但这是很困难的。

  电影比电视剧稍好一些,但是在电影行业也面临一个就是真水军,就是假的票房,假的收视率。比如律师,他可能接了甲方,就不会接乙方的。水军不是这样的,有一个特别经典的案例,就是有一伙儿水军接了同档期的两部电影,那他就要左右手互博,他把这两部电影的口碑营销做成了墓碑营销。因为他们自己骂,谁也骂不过谁,只能处在金钱的纠葛当中。其中有一部就是陆川导演的《王的盛宴》。就是说如果你想从事这个行业,你想清白是不可能的。咱们中国有一个导演就是郭靖宇老师,《大秧歌》在播的时候,他向全世界宣战,说我就不买收视率。但是现在呢,你买不买收视率,收视率都是买的。你给电视台的基准收视率就是买的。所以说面临的是一个非常绝望的局面。

  在前天常州的电视剧论坛上,郭靖宇又说了一句话,说我们现在这个行业面临的不是梦想,也不是希望,我们面临的是改变。所以说作为创作者,包括阿顺老师刚出的这本书,我认为我们面临的是最坏的时代。虽然行业死了,但是行业里的人可以活得很好。大家知道在腐烂的尸体上,总会有很多活跃的生物。咱们面临一个非常严峻的局面,阿顺这本书,如果宣传,就不要宣传大IP了。因为大IP已经死了,因为现在投资人拿着中国的资本在做另外一个风口,大家千万不要去沾,他们在做VR,在做直播,他们要把这个做成另外一个风口,你只要站在这个风口,无论你是不是猪都会被吹起来。大IP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骗局,做大IP 的这波人就是利用中国的资本在不断操纵行业。现在只要你有一个大IP,就百病包治。原来我们都说什么五毛特效,那郭敬明老师的《幻城》特效连五分都不值,所以说局势是很严峻的。我觉得《遇见信天翁》应该做一个原创的概念出来,不是作为一个大IP的概念出来。

  阿顺:《遇见信天翁》就是一个原创的故事,我特别讨厌IP这个词,好多年前它就有了,而且这两年它在被懂行不懂行的人在不断地翻炒。前段时间去上海电影节,各种的编剧、导演在跟我聊资本,各种的资本跟我聊创作,我觉得特别荒诞。对于我来说,我是一个没有什么名气的人,小说现在市场不太好,所以特别感谢阅览文化他们能有勇气出版这本小说。对我来说,出这个东西,其实我是想把它给影视化、动漫化、游戏化,但是我更想把它做成一个我想去分享的热血少年、少年情怀的一种生态,我想跟大家来分享这样一个一个的故事。所以这就是一个原创的、奇幻的、冒险的充满奇思妙想又波澜壮阔的好故事,并且非常的东方,我觉得在国内非常的缺,并且它符合当下国人的心态和情绪。我客观说文笔一般,但是故事真的很好,且比上一本好,我的第三本应该会比这一本更好。但是故事我是觉得非常非常的好,游戏和影视方面它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

  潘采夫:阿顺是一个有文学梦的人,一个很诚实的人,一个善良的人,我们经常就会替他揪心,这么一个没有防御能力的人,对所有人都信任的人,是怎么在这样一个像方金形容的腐尸一样的环境里面生存,这可能也解释了,为什么你的公司老倒闭这样的一个事实。我们希望以后你这本书改编的影视,还是你之后写的作品,在裁员上肯定要做好,另外一个,对你的这种文学的梦想它能够是一种实现,它也是给那些认真做事,认真写剧本的人也是一个激励。方金老师刚刚批判性地看了这个行业,小枪,你认同方金说的吗?就是他说这个行业已经烂透了,已经没有希望了。

  王小枪:电影行业我不是特别清楚,电视剧行业确实是这样的,就是假收视率这个问题,确实是件没法做到公正、公平的。现在收视率作假这个问题,为什么假收视率这件事不好弄呢,比如说告诉你这瓶水是假的,那么这件事会有人去管,因为别人喝了会死。比如说雾霾的问题,一直在说,老管不了呢,是因为没有一个人会因为它死,也没有人因为这事生病,它不会触及到大多数人实实在在的利益。中国足球也一直不好,也没人管,管收视率就更难了。

  宋方金:收视率是这样,我已经在上海电视节的论坛上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安部报警了。我们跟相关懂法的人也谈过,公安方面是这样的,你不追究的话,就是没人报案的话,他是没法给你立案的。另外一个,你报案要说你受到什么损失。就像刚刚小枪老师说的,假收视率的问题,你要去管理它,你就要说明你受到什么损失了,是损失了钱呢,还是你的身体和精神受到了损害,如果这个不能判定的话就无法立案。所以说到底这是我们在立法方面的缺失。对于假收视率、假票房的问题,如果不立法,我们是解决不了的。你们可能不太了解电视剧电影的生产流程,电视剧和电影已经不是一部作品了,它是理财产品。比如说生产一部电视剧,凡是你们看到的所有国产电视剧收视率全部都是作假的,没有一部是意外的,大家一定知道这个事情的严重性,有的人说我要裸播,不可能的,就算你裸播,电视台的基本收视率也是买的。就算你已经站在了原罪的废墟上了。另外一个,它是怎么实现利润平衡的呢?现在他们随便找一个编剧,随便找一个剧本,然后我们花钱请来市场认可的明星。我们这个戏不管拍的好坏都不要紧,我们进入电视台播放的时候,这个收视率已经是买的了。电视台不管,它跟你会有对等协议,只要你的剧在某时间段,收视率保证在某位子上,我就付你全款。因为只要电视台的收视率保证在某位置上,广告商就付他全款。也就是说当我们拿到一个假电视剧的时候,我们通过做这样的买卖,就现在中国电视剧超过40集以上的买收视率基本上都是在一千万以上,比编剧的稿费要高得多得多。然后是广告商付给电视台钱,电视台付给影视公司钱,影视公司拿着这个剧还可以去讲故事。他们还可以从股票市场上收几倍上百倍的利润。大家知道,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如果通过作假,他就能得到真金白银,他为什么要做真呢?不管任何一个影视公司,他不想做一个好剧本,他找我、阿顺和王小枪这样的编剧谈,那得有多费劲?找我们,我们也不会盯他们的。现在的问题是谁带着谁玩。是我们创作者带着资本玩呢,还是资本带着我们玩。显然,资本并不想带着我们玩。所以才有我们和阿里影业的徐远翔老师的一场论战。徐远翔老师有两个观点,一个是给在座的指条生路。后来我想说,这是不可以的,因为当你给别人指出一条生路的时候,说明这个人已经死了。但是我们还是活得挺好的。他的另一个观点说:没有大IP,拍不了电影电视剧。我说只有一种情况下我们拍不了电影电视剧,就是没有电的情况下。我说即便没有电,你们影视公司倒闭了,演员失业了,导演歇菜了,我们编剧还可以在大槐树下给人讲故事,可以在茶馆给人讲故事。我们可以写小说,我说我们是故事行业的人,我们跟电,不产生根本性关系。潘采夫老师一直梦想着进入我们这个行业,你现在高管工资也不低啊,为什么要进入我们这个行业呢?(潘采夫:我听说你们编剧的稿酬开始跌了,我已经不打算进入这个行业了。)编剧的稿酬没有跌,但是跟大IP已经没法比了。像郭敬明老师这一级别的大IP,都是3000万起了。而且现在也已经买不到了。当年他们买大IP的时候,是去豆瓣,按照评分、点击率去买的。关于点击,比如说《遇见信天翁》这做成大IP,花10万的钱就可以做到几亿的点击率,现在淘宝都能干这事。

  潘采夫:这次我们成了编剧卧谈会,实际上方金老师又给它收了一下。我们不是影视行业的,我们是写故事的人。阿顺他自己做影视,写小说,写剧本,他其实是一个写故事、做故事的人。他不是跟着一个潮流走的,所以我个人希望阿顺在写故事写小说的道路上越走越好,电影影视方面的钱,能赚点就赚点,赚不了就拉倒。

  阿顺:我们是做故事,并且还把我们的故事往影像化这条路上来走。因为我个人比较喜欢,这种的可能会跟更多的人来一块儿分享的。但是我们这个故事确实不是市场上比较热的那种戏剧。我们做的都是一些偏体育的、热血少年类的故事。我特别喜欢这样的东西。包括《遇见信天翁》,它不光适合青少年,他更适合成年人来看,能看到自己。

  潘采夫:我们聊得挺热乎的,我们余下的十几分钟的时间留给我们现场的观众。有什么关于文学的、小说的、影视的、编剧的问题都可以提。我们互动万之后阿顺再给大家送书、签书。

  观众一:在我们平台上有阿顺老师的一篇专访,所以我在这之前一定要认认真真地把书看完。在看这本书的过程当中,我有一个想法,就是最开始它很偏向与卡夫卡,可是当我看到大概三分之二的时候,在整个《遇见信天翁》的故事架构上,包括它的每一个岛,我想到了两个点,第一个它可能就类似于《山海经》,每一个岛都有不一样的世界观和一个架构,这本书很奇怪的是,它的篇幅并不多,可以说没有延展性。我想说以后会不会在这上面衍生出更多其他的故事。然后 第二个问题就是,我想问一下方金老师关于成人童话这个东西,因为虽然我不是特别地了解影视行业,但是我觉得成人文化这个概念在目前中国来说还没有。我想问这个在未来影视作品上,会不会是一个趋势?谢谢。

  阿顺:我这本书刚翻开就会有两张地图,上面有不同的岛,每个岛我都有设置不同的架构在里面。之后在影视化的过程中,我不确定会不会再延展。但是现在基本上我对每个人物都留了很大的空间,包括结尾,其实有很多的结局,我最后定了现在这个结局。我是觉得您刚才说的那块儿,我现在正在做这么一个事,我想把它周边可能发生的一些事情,包括明年我们在电影化的过程中,可能会把人物的前史更加丰富化等等。这本书写了不到20万字,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时间太赶,我花了不到40天的时间就写完了,确实是有很多可以展开的情节,我就直接结束了,但是我把主要的故事框架给弄出来了。其实有很多任务,包括国王和王后,有很多可以延伸的空间。

  宋方金:在文学的三大类里边,就是神话、平话就是小说,还有就是童话。童话是最难写的,中国一直缺少伟大的童话作家。像郑渊洁老师就是童话大王,很多人都是看着舒克和贝塔长大的。前些日子有一个特别好的消息,一个写成人童话也写少儿文学的作家曹文轩老师,获得了安徒生文学奖,这是非常难得的。但是那天可气的是,有两明星撕逼,把各个头条都给占去了。所以安徒生文学奖就没有得到一个更广泛的传播,这个奖非常重要。文学创作是非常难出名的,演戏是一个人前的行业,文学创作是一个背后的行业。那天阿顺跟我说,他未来想成为童话作家,我用神话的眼光看了他很长时间,这是一个非常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情,所以我希望有更多阿顺这样的作家,以后肯定会有很多好的童话作家。童话特别特别难写的,因为童话需要心灵特别纯净。阿顺长着一张不纯净的脸,但是心灵比较纯净。

  观众二:宋老师刚刚将整个行业都在犯罪,那怎么改变,这个路径在哪儿?

  宋方金:一个是行业自律,包括现在有中国电视剧编剧委员会等。有一些同行实图非常努力地去扭转这个局面。像我,还有于飞老师等,在行业内有一定话语权的编剧,我们有一个大概的内部协议。我们本来想公开,但是后来没有公开。我们这拨人不能改变大IP,我们把这个机会留给年轻人。这些刚入行的编剧,经常到我微博下骂我,说你已经被淘汰了,你们这些人不行了。因为他们刚入行的要吃饭,我们就把改变大局的机会全部留给他们了。现在的年轻编剧并不知道,如果我们要挣这个钱的话,根本没有他们的机会。中国任何一个电视剧的一线编剧,一年赚五千万都是一件非常容易的,只要他没有底线的话。所以潘采夫为什么一直想来呢,因为有天晚上我不幸向他透露了这个消息。另外一个最根本的就是国家必须立法,我们靠行业自律,靠道德是不行的,就比如说假的票房、收视率要有人管,水军要有人管。我们现在基本上就是作茧自缚,我们是没有还手之力的,我刚刚说了9月份要开全国电视剧编剧办公会议,我觉得是一个好的消息。我刚刚说的电视剧行业是这样的,有没有一个局面就是电视剧行业都消失了,三年之内电视剧必然消失,就是我们会兴起一个新的叫法,我们可能会叫长编剧或者剧集,就没有电视剧这个说法了,因为电视剧是专门给电视生产的,以后我们这些剧可能在手机等各种各样的地方都可以播放,所以电视剧这个题材就消失了。包括咱们延长了很久45分钟讲故事的这个时段,可能都要做一定的调整。我觉得最终要靠法律来扭转我们这个局面。

  观众四:我想问一下阿顺老师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因为这本书我有幸读过了,今天可能希望你让更多的人去了解这本书,如果让您用一句话推荐您的这本书,你会如何形容呢?向别人去推荐它,喜欢它。第二个问题是,您刚才也提到了说您也在计划,期待把这部小说成功地改编成一部影视。最近比较火的两部电影,一部是《魔兽》,一部是《大鱼海棠》,我觉得这本书可能偏向于动画的类型,会很丰富,场面会很宏大,所以您对您这个故事去改编成影视的话,有什么样的期望?或者能给我们带来一个什么样的期待。谢谢您。

  阿顺:我要分享的小说《遇见信天翁》其实是向上的少年梦想,是莫忘初心的青春奋斗,是陷入迷惘的每个人和失去敬畏的信仰。故事中的多个意象,来自《山海经》和《封神演义》,比如独角兽驺吾日行千里的技能,比如凫渊和望渺的名字等等。我啰嗦了很多被冷嘲热讽的经历,其实也跟这个故事有些许关联,王子凫渊去寻找“玲珑信天翁”,就是一次在路上发现和找寻自我的终极旅途。而所有那些幸福和痛苦的经历都曾给予我塑造人物的更宽广视野。人生苦短,我们路过高山、森林、湖泊、沙漠,最终看得到的不过是面前的脚印。像朴树唱的:“我们偶然相遇,然后离去,在这条永远不归的路。”做过七年媒体的缘故,对社会性事件非常敏感,每天新闻中的一些无奈无言无力之事总让人措手不及。越发感觉到信仰和敬畏消失的可怕,彻底的消失,彻底的可怕。人们对向上的东西都已经轻蔑得自然平常,就像《遇见信天翁》里的沙幽国国王骊度,心中不再有敬畏和信仰,种下了祸根。《遇见信天翁》就是一个热血的、忧伤的、奇幻的、波澜壮阔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冒险故事,如果你能感受到一点有意思的东西,咱们定然已经在某个层面心有灵犀。

  如果用一句话来说的话,就是“赤子之心,能破万物”,我特别喜欢这句话,这本书的故事里边说的也是这种赤子的情怀。我对《遇见信天翁》的推荐就是“赤子之心,可以破万物”。包括里边的主角凫渊,他的父亲,我在里边说他的伟大,并不是真的伟大,我有很多的含义在里边。但我要说的“赤子之心”是真的赤子之心。第二个问题,就是在影视化的过程中,可能会非常适合拍成一个动漫,但是我现在还没有谈妥,我现在基本谈妥的确定要做的就是游戏和电影,我确定明年会动这个事。其他的,我们也争取各个层面都去开发。我们很期待影像化的故事能尽快跟大家见面,也希望大家多去交口称赞这个小说故事,能跟更多人去分享这个“赤子之心,能破万物”的童话故事。

  潘采夫:我觉得刚刚这位同学的提问特别好,让你大概总结了一下。我们活动到这里,坐聊得环节就结束了,非常感谢大家今天光临,咱们在阿顺的第三本书时再见。

编辑:杨永青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