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郝景芳转入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攻读博士学位,2013年开始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工作。另外,郝景芳曾学过大提琴,对音乐很感兴趣,这在她的小说《弦歌》中也能看出来。而有关自己的一些人生经历,郝景芳写进了自传体小说《生于1984》中。这个书名与奥威尔的《1984》相照应,郝景芳说:“如果关注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历史的话,你会发现1984年是很重要的一年,那一年被称为城市改革开放的元年,一系列政策都发生在那一年,比如金融体系的改变、国企管理权的变化等,天津就是那一年开放的。”她觉得,中国那一年发生的变化与乔治·奥威尔描述的相反,刚好是打破各种僵化的一年。
今年4月27日,郝景芳因小说《北京折叠》入围第74届“雨果奖”,再加上同时参选的刘慈欣《三体2》落选,让郝景芳的关注度一下提升。不过,当时郝景芳谢绝了很多采访,她说不想给自己内心制造一个囚笼。谈到这段时间的心态,郝景芳说,平常比较忙,“太多的关注未必是好事,会影响生活节奏。”
专家说
刘慈欣眼中的郝景芳为科幻洒上一层诗意的阳光
前几天,在郝景芳新书的分享会中,刘慈欣也谈到了他眼中的郝景芳。“我感觉她的作品有一个别的科幻作品没有的特点,她把我们常见的科幻题材洒上了一层很诗意的阳光。她的作品在我们主流科幻题材中,表现出一种诗意,这种诗意让人感觉到既有很古典的味道,也有很现代很前卫的感觉。”
刘慈欣把郝景芳的《流浪苍穹》与厄休拉·勒古恩的《一无所有》相比较,“她描写的两个世界在两个不同的经济规律之下运行,有不同的经济上的价值观等等。相比之下,《一无所有》就显得很冰冷、很白描。但景芳的描写有很温暖、很典雅的诗意。”刘慈欣称,郝景芳的这种诗意,让他想到科幻大师雷·布莱德伯利。
在刘慈欣看来,这种诗意在国内的科幻创作中有不可替代的色彩,他也希望郝景芳的《北京折叠》能够获得今年的“雨果奖”。
记者 田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