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入围“雨果奖”而备受关注的科幻女作家郝景芳,近日推出了三本新书《流浪苍穹》《去远方》《孤独深处》。其中,小说集《去远方》收录了其入围“雨果奖”的作品《北京折叠》,这是该作品首次出版。郝景芳接受采访时表示,写下这个故事源自与出租车司机聊天和身边朋友的故事。另外,郝景芳提到,国内和国外读者看待这个故事时关注点不一样,“中国的读者容易关注社会阶层、特权的存在,但是国外的读者其实最关注的是机器化和自动化对于人类经济的影响。”
《北京折叠》
国内外读者的关注点不一样
小说《北京折叠》最早发表在水木社区的科幻版,2012年12月郝景芳用三天时间写完了初稿。她把北京虚构为一个三重的空间,每个空间里的人处境各不相同,主人公是一位垃圾工老刀,为了给捡来的孩子糖糖交幼儿园学费,冒险去其他空间送信。2014年,该小说在《文艺风赏》《小说月报》等刊发。2015年,《三体》英文版译者刘宇昆把《北京折叠》译成英文,收录在《看不见的星球:中国当代科幻小说选集》一书中。
谈到小说的创作背景,郝景芳说:“我原来在北五环外居住的时候,周围有挺多外来打工的人,生活也是有各种各样的艰难地方。再就是前些年我家里的亲戚朋友也生活得非常艰难,我知道他们是什么样的状态。另外,有一个细节我曾说过,我坐出租车的时候,一个司机给我讲他们怎么给小孩排队上幼儿园,在幼儿园门口排一夜,这个细节对我来讲还是触动蛮大。”
也有网友认为,小说是不是过于渲染了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和贫富差距。郝景芳表示,在与国内、国外读者交流时,她发现双方关注的点不一样。“中国的读者很容易关注到社会阶层、特权的存在,大家都关注这些我们很熟悉的元素。但是国外的读者其实最关注的是机器化和自动化对于人类经济的影响,他们关注的是假如未来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取代了现在的工人,这些工人失业怎么办?这对他们来讲是最大的一个问题。他们完全是从技术和经济的角度去看,没有关注到政治这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