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辉煌的祭奠”:《唐山涅槃》新书首发暨赠书仪式

时间:2016-07-27 08:10   来源:凤凰历史

  核心提示:重温那段记忆,是冰冷的,然而是什么褪去了历史无情的黑白、人们眼中哀怨的绝望!细细想来,有一种力量在支持着唐山,这种力量,便是我们忍痛回首所寻找的精神内核。在唐山大地震40周年之际,一位当年从唐山大地废墟中爬出的空军战士选择用他的文字带我们走进他的记忆,带我们去寻找体会唐山涅槃的力量。

  活动现场 资料图

  本文摘自:凤凰历史,作者:佚名,原题:“辉煌的祭奠”:《唐山涅槃》新书首发暨赠书仪式

  在中国,有一个地方叫河北,

  在河北,有一座城市叫唐山,

  在唐山,有一件事情祖祖辈辈不能忘……

  公元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这里发生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地震!国家公布:震中烈度11度,震级7.8级,断门绝烟7000多户,伤残16万余人,死亡人数24.8万……

  那悲惨的一刻距今已经40年了。重温那段记忆,是冰冷的,然而是什么褪去了历史无情的黑白、人们眼中哀怨的绝望!细细想来,有一种力量在支持着唐山,这种力量,便是我们忍痛回首所寻找的精神内核。在唐山大地震40周年之际,一位当年从唐山大地废墟中爬出的空军战士选择用他的文字带我们走进他的记忆,带我们去寻找体会唐山涅槃的力量。

  为纪念在唐山大地震中牺牲的战士们,献给为建设新唐山做出贡献的人们,北京出版集团所属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唐山涅槃》。在特别的日子,作者张建平先生带着他的作品和他的战友们重聚唐山。

  7月23日下午,长篇小说《唐山涅槃》首发暨赠书仪式在唐山新华书店举行。来自北京出版集团及唐山市文广新局、唐山市地震局、中国工商银行唐山新华支行等单位的领导出席仪式。仪式上,播放了唐山大地震相关纪录片及四十年前被小说作者救出的幸存者及其女儿的感恩视频。唐山工商银行、唐山地震纪念馆、唐山地震遗址公园、善行唐山志愿者之家接受了集团赠书。活动最后,作者张建平现场签售,并和热心读者交流、合影。

  40年前,《唐山涅槃》作者张建平服役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六军就驻扎在唐山。40年来,作为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一个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人,他每每读到这些数字,仍然掩面而泣:24.8万啊,我的兄弟姐妹!那是一道永远不能愈合的伤口,那种疼,在心里,40年,心一直在流血……

  40年来,作者把唐山作为他的第二故乡,至死不渝地热爱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无论走到哪里,都深深地眷恋、感恩这片土地。从地震废墟里爬出来的那一刻起,他就想为唐山做点什么,总想为纪念那场惨烈的灾难做点什么,他从回忆和记录开始,创作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于是,“雷锋式的女战士”高东丽,在地震突袭的那一刻,坚守值班岗位英勇献身!唐山机场场站,这个抗震救灾的英雄群体,用鲜血和生命搭建了一座空中桥梁,在公路铁路不通的紧急情况下,挽救了无数条生命!……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群体展现在读者面前。在唐山人眼里,解放军是自己的亲人,是世界上最好的兵。3个半月的时间,他们给了这座城市以依赖、信心。那绝望里的救援,细致入微的呵护,已成为永远不灭的记忆;解放军留在唐山的身影,成为这座再生的城市心灵档案里留存的最动人的景象。

  作者固执地认为,写唐山大地震,非长篇小说不可。因为它不仅仅是文学的,同时也是自然的、社会的、历史的。没有一个足够的篇幅,便不能对其进行比较客观的、全面的包容。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全书30万字,没有一个“谢”字。这就是那个年代留给我们的鲜明而又深刻的烙印。在小说质朴的人情关系中,一段纯洁的、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让人为之动容,那个年代的情感经历是独特的,现在的人们难以想象……

  这本书作者写得很苦。他不知道写了多少次,改了多少次,也不知道拿起来又放下地反复了多少次,有时甚至对着键盘发呆,一个字也敲不出来,真想一拳把键盘砸烂!最痛苦的是对往事掰开揉碎了的回忆,它让心中那道永远不会愈合的伤口滴血……是生者对于死者的责任,是人类认识和了解自然的责任,是灾难过后反思生活的责任支撑着我,使他坚持着写完了这本书,写完了一个当年从废墟里挣扎出来的人,对生死的独特感受。

  在这个特别的时间,北京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隆重推出长篇小说《唐山涅槃》,就是为了铭记并致敬在惨烈瞬间之后投身救援与建设的人们,为了继续传递不畏伤痛、砥砺前行的唐山抗震救灾精神。我们在铭记唐山大地震这段沉痛历史的同时,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要继续传承发扬唐山大地震体现出来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它是我们一生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食粮和巨大的社会能量!

编辑:杨永青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