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雨果奖提名科幻小说《北京折叠》出版

时间:2016-07-26 07:47   来源:凤凰读书

  7月23日下午,科幻作家郝景芳读者见面会在雨枫书馆·双井馆举行。作为今年雨果奖的入围作者,可以说,郝景芳和她的《北京折叠》掀起了对于中国原创科幻的又一轮热潮。此次,郝景芳带着自己的作品《流浪苍穹》《去远方》《孤独深处》与读者见面,一同分享科幻写作的乐趣和经验,这三本书的电子书也已由掌阅独家同步发行。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是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全民阅读品牌,本次活动属于本届北京阅读季的重点活动,由九志天达、雨枫书馆、掌阅以及腾讯文化主办,此外也获得了未来事务管理局、北青周刊、咪咕阅读等的大力支持和协助。此次读者见面会,科幻作家刘慈欣以及飞氘、糖匪、凌晨等嘉宾的到场,则让整场活动变成了一次科幻的盛宴。

  活动现场(摄影师李文婷)

  郝景芳自2006年开始写作,其科幻作品完全收录在这次和读者见面的《流浪苍穹》《去远方》《孤独深处》三本书中。其中,《流浪苍穹》是郝景芳迄今为止唯一的长篇科幻小说。《去远方》收录了郝景芳2006年至2010年间的经典作品。而《孤独深处》不但首次收录了雨果奖提名作品《北京折叠》,更有一些从未发表过的篇章是首次出版。

  活动现场(摄影师李文婷)

  今日头条曾做过科幻大数据的抓取和研究,近年来,科幻小说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人们谈论《三体》,谈论降维攻击、引力波、人工智能以及虚拟现实……科幻作品是对未来的假设和想象,科幻小说中的情节正在以多样的方式呈现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曾经看似不可能的设想,在今天已经能看到端倪甚至部分实现。

  郝景芳

  《流浪苍穹》动笔于2007年,在书中郝景芳设定了两个不同的世界,其中所呈现出来的虚拟现实、网络交易、甚至是娱乐明星成为总统候选人,跨国公司成为世界之王等,在当下,这已经不是天方夜谭,而是真实的存在。特别是经济和人行为方式的演进,网络交易使人力资本彻底释放,从此职业和劳动可以真正打破地理的束缚,人类实现身份的多元和流动,这些对于人类世界改变的预言也正在被一一认证。

  这也正如作者所言——小说总是现实的推演。有些会实现,有些不会。现实会在某一个部分进入同一个宇宙,另一个部分进入另一个平行宇宙。这总是很有趣的,这也是写作最大的魅力。

  《流浪苍穹》的写作正是源于作者和她身边朋友的一些经历,让她有试图表达的信念。就像是周围稳定的生活框架被抽离,而进入一个新的世界。而因为自己成长的经历,又不能彻头彻尾的按照新世界的逻辑来生活,而在两个世界的理念之间摇摆不定。这是很多人会有的感受。在这样的背景下长大的少年,唯一的信念就是寻找,如同书中的少年。

  在郝景芳看来,用直接书写的方式并不容易真的反映现实,相反,用一个遥远抽象的世界作为映照,反而能将现实的某些特征照亮。正如她所言,如果将小说分为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那么纯文学或者主流文学更多关注现实空间,并表达现实空间。而科幻或者奇幻文学,则关注虚拟空间也表达虚拟进空间。而在这两者之间,是一种介于二者之间更模糊的文学形式。它关心现实空间,却表达虚拟空间。借助于现实中不存在的因素讲述与现实息息相关的事。她把这类作品称为“无类型文学”。

  郝景芳认为,她的作品更偏向于这种“无类型文学”。在科幻的设定之外,她会用大量的精力去塑造人物和完善故事。这一点从《去远方》和《孤独深处》的短篇故事中能够强烈的感觉到,而作者本人细腻唯美的文笔,形象深刻的人物和故事,却透露着对于世界的冷峻洞察和理性思索。

  不难看出,郝景芳的科幻作品,讲述的是未来,但却有着浓浓的现实感。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好的作品,不可能完全脱离现实存在。在《北京折叠》中作者构建了一个不同空间、不同阶层的北京,可以像“变形金刚一样折叠起来的城市”,却又“具又更为冷峻的现实感”。郝景芳说,其实这篇更多源于自己的生活日常。生活在城乡结合部的时候,她会和楼下的人聊天,聊他们生活的压力,聊他们远方的孩子以及对于生病的担忧,那是个充满困顿和担忧的世界;然后几个小时之后,又在学校见到挥斥方遒的同学,又在工作中接触到诸如世界500强的CEO等。他们的生活彼此互不交叉,北京更像是一个不同空间叠加在一起的北京。所以她把各种生活写下来,让大家可以“看见”彼此的生活,也“看见”彼此平时的“看不见”。

  另外,从出版方得知,这次与读者见面的《流浪苍穹》《去远方》《孤独深处》三本书正在积极申报2016年中国好书。2016年雨果奖的评选结果也将在8月份水落石出,我们祝愿郝景芳能够斩获雨果奖,为中国科幻的发展再添佳话。

 

编辑:杨永青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