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作家名命名的书店,尽管不多但都极具特色,如法国的莎士比亚书店、国内的博尔赫斯书店,都是当地的文化地标,乃至成为读者的朝圣之地。而7月16日在北京金融街购物中心揭牌的字里行间·刘心武书屋,则开创了国内以在世作家与书店相结合的首例,并为实体书店的品牌升级指出了另一种出路。

7月16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金融街购物中心的字里行间·刘心武书屋揭牌仪式现场,与多位作家、多家媒体及众多读者一同见证了字里行间“新”店的起航。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张苏、北京市委宣传部出版处处长郑俊斌、金融街购物中心总经理池洋、作家从维熙、邱华栋、张者及已故作家林斤澜的女儿、女婿均出席了本次揭牌仪式。

刘心武(左1)为“字里行间·刘心武书屋”揭牌
刘心武书屋:品牌书店的另一种尝试
字里行间·刘心武书屋并非新开一家书店,而是在原字里行间金融街店基础上做的升级。据字里行间总经理陈绍敏介绍,从有了这个想法到书店升级揭牌,他们用了半个多月时间。
虽然是在原有书店基础上的升级,但从店名、布置、选书到经营特色上,字里行间·刘心武书屋都有着很多的调整和改变。书店最醒目的一面墙上,是记录刘心武从50年代到如今的历年影像,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时光流逝的年代感。而刘心武多年来出版的各种作品,则摆满了底部的书架。

记录刘心武从50年代到如今的历年影像
而字里行间本身倚靠着母公司的出版实力,因此它们在强调书店形式上的特色之外,更有独家的定制出版物。如今年上半年由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字里行间定制版的一整套《刘心武文粹》、《王小波文粹》,即是在内容层面的特色与匠心。 这里展售刘心武的书,展售刘心武的画,也展售刘心武文友的书以及刘心武推荐的书。第一批展售的除了刘心武本人的作品,还有作家林斤澜、从维熙、王刚、邱华栋、张者、张颐武的书。
除了选书方面的用心,刘心武还将不定期地在店里举办主题讲座与签售会,与读者共同探讨写作方面的问题。
字里行间书店:6年扩张后的转型之路
国内实体书店这两年的发展可谓忧喜参半,既有悲观者认为书店的生存愈发困难,也有人认为随着社会发展书店会重回人们的视野。而相比一些书店运作困难而关闭,更多大型实体书店在一二线城市的入驻,以及各类特色书店持续的开花结果,看起来书店行业似乎在更为乐观的道路上发展。

字里行间作为一家有着6年经营经验的实体连锁书店,以其精准的品牌定位,精致的风格和灵活的经营理念,获得读者和市场的认可,6年时间在全国开了19家门店。但这次刘心武书屋的揭幕,则预示这家书店的另一次重要转变。正如将原本的标准门店升级为作家书屋,字里行间正在尝试模式上的创新。
谈及原因,在今天的揭牌仪式上,陈绍敏这样说到:“字里行间无论是在店铺选址还是经营管理方面都有着丰富经验,开家新店并不是件难事。但连锁绝不等于简单复制,我们想做的是‘店店有特色’的连锁书店,所以我们一直在思考怎样将现有的19家店通过重新改造,以全新的面貌与广大读者见面。于是我们找到刘心武老师,邀请他与字里行间一同打造‘字里行间·刘心武书屋’,刘心武的影响力将让更多的人走进书店,爱上阅读。”
线上也玩“创新”:开启「阅集」咖啡图书馆
字里行间除了在线下实体门店的转型上积极寻求创新,在线上也玩出了新花样。

字里行间于6月1日开启了“实体书店+移动互联网” 全面互动新模式。全国19家实体书店+线上「阅集」空间实现了许多人的“咖啡图书馆BOSS梦”。「阅集」作为全国首家线上线下一体化阅读分享的交流平台,为广大读者悉心甄选阅读产品,包括名家名人推荐的阅读精品、值得收藏的定制书籍、随心送友的精美礼物,及online to offline的时尚雅集等。
在日益严峻的独立书店生存境况下,字里行间没有抱怨,更没有坐以待毙,而是不断地求新求变、寻求突破,试图通过转型升级,全力实现“一店一特色”。字里行间·刘心武书屋仅仅是个开始,今后字里行间还会寻求与更多名家的合作机会,与他们共同推进全民阅读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