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TED竞争心理学》:竞争永远存在,但方式永远在变

时间:2016-07-12 14:03   来源:中国台湾网

  经济学中有两种效应。一种是逃避竞争效应:竞争越强,利润就越低,企业就越是希望通过创新来逃离竞争,从这个角度来说竞争促进发展。另一种效应为熊彼特效应:竞争越强,利润越低,竞争者越少,创新越难,从这个角度来说竞争阻碍创新。

  由于“逃避竞争效应”和“熊彼特效应”同时存在,因而竞争与创新、发展的关系也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关系。竞争是有用的,但到达某个点之后就不再有用。无论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还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商业拼杀,竞争永远是核心话题,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竞争的形式也更加多元化,跨界竞争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变得普遍,很多壁垒被打破,一个行业可能会被其他行业冲击。你有时候连对手是谁都不知道,悄无声息地就被颠覆了。创新者不断从一个领域进入另一个领域,边界正在打开,每个行业都可能被击破,旧思想正在渐渐消失,一切都将面临推倒重来的过程,竞争无处不在。

  “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说:“有一点是肯定的,对于企业超出对手、卓尔不群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我们还有很多知识需要学习。企业如何发现其独特战略,并根据实际情况落实?当环境变化时,应如何调整?这些过程纷繁复杂,要得到正确的答案,需要我们用整体性的思维来思考。”

  那么如何在竞争中获得最大的那块蛋糕,著名TED演讲嘉宾玛格丽特·赫夫南在其著作《TED竞争心理学》中为我们做了非常详细的阐释。该书以人类学与社会学为依据剖析市场竞争,从人类天性、商业规则、社会心理等方面阐释竞争如何影响你的思维和行为,分析竞争背后的博弈心理;从商业角度,讲述企业应如何在竞争中规避山寨、创新趋同,逐底竞争等风险,深入探讨博弈论的核心本质,重新定义人与商业。玛格丽特·赫夫南毕业于剑桥大学,先后担任五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曾任英国广播公司(BBC)制片人,同时也是享誉全球的心理学家,现为波士顿大学客座教授。

  如果所有竞争都是零和博弈,你会选择成群结队还是卓尔不群?竞争行为与赢的本质其实是一种极致偏执,更大更强的同时也会更贪婪。《金融时报》认为这本书超出了商业的范畴,深入到了权力与驱动力的心理学领域。“事实表明,竞争是有用的,但它在达到某个点之后就不再有用。” 竞争不是非输即赢,也不是我们取胜的唯一法则。在竞争与合作中做出合理的决策,可以在人生中和商业上获得更大的收益。在这本组织社会学的开创之作中,作者深入洞察了人性、商业、生存之间的问题,破解竞争迷思,通过对职业、教育、文化、商业、社会的大量研究,用实际案例证明了竞争思维如何决定了我们现有的样子。太痴迷于“赢”本身,很难得到真正有利的结果。本书向我们证明创建更合作、更信任、更持久的体系才是正道。

  

编辑:杨真斌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