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我为何写《我的父亲焦裕禄》

时间:2016-05-30 10:22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本报记者 刘蓓蓓

  焦守云,焦裕禄的二女儿,她用两年多的时间重走了一遍父亲走过的路,写出了《我的父亲焦裕禄》一书。

  “当前全党正在开展‘两学一做’活动,这本书不仅是对焦裕禄精神的发扬光大,更是对合格共产党员的诠释。”在5月26日举行的《我的父亲焦裕禄》一书座谈会上,人民日报社副社长张建星如此表示。

  被大家亲切地称为“二姐”的焦守云,是焦裕禄干部学院名誉院长。谈起为什么写作此书,焦守云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首先这是以亲属视角写的第一本有关焦裕禄的图书;其次,以往写父亲的作品基本多是关注他在兰考期间的工作生活,而这本书则回望了焦裕禄的一生,里面更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从书中可以看出,焦裕禄不仅是优秀的县委书记、人民的好公仆,也是从旧社会走出来的贫困山村青年、多才多艺勤奋好学的企业员工,更是一位热爱生活、严肃而可亲可敬的父亲。

  这些年来,焦守云受邀在全国各地作讲座,总有人建议她把父亲的故事写出来出版,并有很多出版社与她联系。“我原本是想70岁以后再做这件事。”今年64岁的焦守云说,当人民日报出版社编辑第一次联系她时,她回避、犹豫过。后来报社、出版社编辑反复给她做工作,她最终被打动,决定提前写作此书。而之所以选择在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此书,焦守云说,她对人民日报社有很深的感情。穆青写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是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1966年9月15日她在天安门城楼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是人民日报社当晚派车直接把她接走并采访的,次日以她名字发表的文章登上了《人民日报》……

  为了写好此书,焦守云与责任编辑张炜煜特地重走了一遍父亲走过的道路:在淄博寻访他推过的独轮车,在洛矿(今天的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走进他工作过的车间;在兰考踏遍黄河两岸重访大风口,再挖盐碱地……甚至在兰考焦裕禄纪念馆的帮助下,一页一页、一字一句地查阅了父亲的档案材料,从那里她对父亲的认识更深了一层。毕竟,父亲去世时,焦守云只有12岁。

  焦守云说,自己一直牢记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到兰考视察时对她的嘱托,要多种形式宣传焦裕禄精神。“我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从2014年到现在,我作了20余场报告,最大的一场有3万人在聆听。”据焦守云介绍,自己还在电视剧《焦裕禄》、大型电影纪录片《永远的焦裕禄》、大型原创音乐剧《焦裕禄》、微电影《焦裕禄在洛矿》中担任了总顾问或总策划。这次,终于能够以图书形式纪念父亲,焦守云满怀深情地说:“这真是圆了我一个梦啊!”

编辑:杨永青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