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中华民国时期外交文献汇编1911—1949》座谈会举行

时间:2016-04-14 08:42   来源:人民网-读书频道

  人民网北京4月13日电 (记者黄维)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外关系史研究室主持编纂的《中华民国时期外交文献汇编1911—1949》(全十卷,二十四册),近期由中华书局出版。由中华书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协办的新书出版座谈会近日在京举行。

  中华书局总编辑顾青介绍了《中华民国时期外交文献汇编1911—1949》一书的出版情况。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本书主编王建朗研究员介绍了本书的编纂过程及主要内容。原中国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原所长张海鹏研究员,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副主任章百家研究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季志业研究员,北京大学王奇生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郭双林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朱汉国教授,外交学院熊志勇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史桂芳教授等专家学者在座谈会上发言,对《中华民国时期外交文献汇编1911—1949》的学术价值、文献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围绕本书就近代中外关系史的研究创新与外交文献的整理利用展开讨论。

  据出版方介绍,《中华民国时期外交文献汇编1911—1949》是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科研课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具体承担整理编撰工作。项目汇集了国内十余位中外关系史专家集体攻关,历经十个寒暑才告完成。该书选编的文献资料来源广泛,种类丰富,集中了典藏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大量未刊档案文献,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日本等国收藏的各语种外交文书,以及国内各地方档案馆收藏的中外关系档案及民国时期的各类出版物,其中200多万字的内容录自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单位所藏的原始文献。本书共分十卷,1000余万字,内容涵盖了整个民国时期,体现了北京政府外交、民国政府前期外交、抗战时期外交、战后善后外交等不同时期中外关系呈现出的特点,展示了近代中国在困难而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办理外交的艰辛历程,为学界还原民国时期外交史的本来面目提供了坚实的史料基础。

  与会专家认为,本书的编撰,是对民国时期外交文献进行的首次系统、全面的科学整理,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大批量未刊档案的选录和各国外交文件的选译,将为受各种资料条件和语言条件限制的研究者提供极大的方便,这将有力推动中华民国史和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的发展。编纂资料,知古鉴今,因此可以预见,《中华民国时期外交文献汇编1911—1949》的出版,不仅有助于今人从中获知当代国际关系格局形成的历史渊源,由此洞悉未来世界的走向,为当代中国外交事业的进步提供重要的历史借鉴,而且也将对提振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编辑:杨永青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