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张欣新作《狐步杀》延续都市气质 作品曾风靡一时

时间:2016-03-07 10:39   来源:信息时报

  原标题:张欣还在前行,期待新的广州故事

  《狐步杀》 张欣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6年1月

  新作 江冰

  张欣新作《狐步杀》一如既往的好读,她的杀手锏依然是都市男女爱恨情仇,情感海洋的波涛汹涌被她瞬间转化为极其细腻极其委婉的细波微澜,但能量依旧,杀伤力依旧。

  上世纪90年代张欣小说就曾风靡一时,而在于她的作品的“都市气质”——并非都市里的乡村,也非乡下人进城。可惜,这种评价在迄今为止的当代文学史家的视野中远没有得到相应的承认。也正是基于此种评价,我可能比一般评论者看重张欣作品的叙述特点的同时,更加看重她的小说为我们提供的都市经验。《狐步杀》在都市经验上,同样胜人一筹。

  开场的人物就是一个新的人群:城市护工。保姆已经不新鲜,护工作为一个都市新的人物群落,却有新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某一个特定的时空,有一种职业的人群曾经构成特征相同的人物群落,五十年后、一代人后,时过境迁,他们或许消失,但一定很难入史,很难有传。小说等文学作品中却可以留下痕迹、留下踪影。或许,此后我们可以寄望于社会学家的努力和新媒体的全息记录功能,但小说对人心理丰富性的挖掘和与生动性的传达,却是独家擅长的。张欣小说对都市各色人物的描写,其实也就具备了“清明上河图”的功能——全景纪实。这样一种富有质感的生活描述,也可以化解悬疑叙述的奇巧性,使之拥有更为深厚的生活基础与富有人情味的氛围滋润。所谓“俄罗斯套娃”结构,大故事套小故事,所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破案悬疑,都在都市生活的整体氛围营造中得以铺张延续。鲜活的人群与生猛的生活所共同构成的南国都市,保证了张欣的故事自始至终有一个可靠却又迷人的舞台。大幕一旦拉开,好戏即刻上演。

  还需要肯定的是张欣对笔下人物物质性和精神性的把握。换言之,她的小说人物常有肉欲与灵性的冲突,《狐步杀》也不例外。柳三郎、柳森是肉欲挣扎的一路,小周、忍叔两位便衣警察是精神灵性的一路,独树一帜地属于广州这座城市的是女主角苏而已——张欣对这一女性角色投入的情感,近于塑造“广州女神”:历经劫难,守住初心,善良底色,坚韧自立。也许,在苏而已的身上,我们可以窥视到那个被虚饰夸大的“广州精神”——表面波澜不惊,内心自有坚守。肉欲一路的沉沦、灵性一路的升华,恰好从两个方面衬托了“城市女神”。

  苏而已无疑是作品最有内涵的人物,也是寄托了作家理想的都市女性:一朵出于污泥而不染的洁白荷花。至少,在张欣的心目中如此鲜活。我曾经当面与作家讨论过《不在梅边在柳边》的悲观绝望的结尾,张欣快人快语地笑笑说:好,下次多点希望。所以,我在读到《狐步杀》结尾:“这时他的左手像被电了一下,电流迅速通遍全身,是有一只手握住了他的手……星星般玲珑的眼神,柔情似水”。全书戛然而止。苏而已生命垂危之时,爱情的绿芽却瞬间萌发,黑暗地狱边缘,此刻被生命光芒照亮——我心头一热。小说曲终音不散,久久萦绕于心头。

  《狐步杀》一部九万字中篇已然包含了长篇的沧桑。比较她的前两本长篇,我以为有两个明显进步:都市时尚与作品人物勾连的更加紧密,再不是一个包装,而是人物性格环境的一个部分,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价值观保持了延续性,正直而善良。进步之处还在于少了几分犹豫,加了几分信心。“花叶千年不相见,缘尽缘生舞翩跹”,路还长,张欣还在前行,期待新的广州故事。

编辑:杨永青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