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著名新闻史学者胡太春新书《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增订本)》出版座谈会在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中国人民大学一级荣誉教授、著名新闻史专家方汉奇先生主持本次会议并作主题发言。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陈昌凤、东方出版社副总编辑吴玉萍女士、民间收藏组织中华老报馆;首都清华、北大、人大、中国传媒大学部分高校新闻史研究者;以及人民日报、新华社、首都部分新媒体参加了《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增订本)》首发式。
《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最早成书于1987年,后经多次再版,是国内首部专门研究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发展史的著作,不但展现中国近代新闻百年历程,更体现了一代中国新闻人对新闻事业的热爱与思索。本次增订再版,历时三十年,内容在原书基础上增加三分之二,达六十万字。

《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增订本)
胡太春著
东方出版社
2016年2月
方汉奇先生高度评价本书的增订与再版,认为本书对近代中国从1840年到1919年约80年的新闻思想发生、发展的历史,和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资产阶级社会活动家、报刊活动家们对报纸性质任务和新闻工作的论述,做了深入细致的剖析,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见解。尤为可贵的是,胡太春谦逊接受了前辈的观点,用近三十年时间认真地进行研究与梳理。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陈昌凤指出,本次增订不仅增加了新教传教士来华及其所办“新报”对中国近代新闻思想的孕育所产生的影响,而且对近代不同历史时期西人在中国所从事的新闻业、新闻研究的成果对中国近代新闻业的影响,都做了较为全面的阐述。
《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增订本)中,首次披露了大量珍贵的近代新闻史文献。
其一,1851年咸丰三年,太平军占领南京后挥师北伐,渡过黄河,围攻洛阳,清廷震动。新发现的咸丰三年出版于北京的一批《京报》十余件,报道了当时咸丰帝张皇失措,一边调兵遣将围剿北伐军,惩办逃回北京负有失陷南京责任的江南大员;一边推行新的财金政策,寻找新银矿、新铜矿,铸大钱扩充军费,加紧卖官增捐,补充即将枯竭的财经来源,企图尽快镇压太平天国起义。
其二,1895年甲午战后,清廷在日本武力讹诈下签订《马关条约》。朝野上下爱国士大夫愤起组织筹办强学会,在北京利用民间报房,出版了一份仿《万国公报》的维新派报纸,宣传知耻图变。这是国人在京自办的最早的爱国新闻期刊双日刊。以前曾有一部分该刊藏于上海基督教协会,被误认为全套孤品。新发现的这批新闻期刊现藏于国家图书馆,比上海藏品刊期多,其中刊登在18号的《报馆考略》是国人发表在京师维新派民办报纸上的第一篇新闻学专论。
本书既是新闻学人必备的案头用书,也是读者了解百年中国新闻传播、思想进程的优秀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