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翻译家草婴逝世 曾凭独力译出托尔斯泰全部小说

时间:2015-11-06 07:38   来源:北京青年报

  遗愿:建草婴书房设草婴基金

  本报讯(记者 崔巍)你可能没有听说过他的名字,但应该读过他的译著,因为他曾以一己之力译出俄罗斯文学巨匠托尔斯泰的所有小说。他的翻译既有很高的艺术境界又深具个人特色,在多个中文译本中堪称最佳也最受欢迎,《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这些借由他而走向中国读者的经典影响了不只一代人。如今大师远去,93岁的草婴于10月24日傍晚在上海华东医院病逝。

  草婴的夫人盛天民对媒体透露,草婴自幼体弱多病,一生曾数次遭遇鬼门关,自2008年因意外造成腰椎骨折后,更是一直没有摆脱过病痛的折磨,断断续续几次住院。这6年多来,上海华东医院几乎成了草婴的家,而且他自3年前便病体沉重到卧床不起的程度。今年5月8日,草婴因低烧月余不退而接到医院的病危通知,这是他住院6年来接到的第3次病危通知,此后的数月就几乎没再醒来,一直处于昏睡状态。

  得知父亲的状况不太好后,草婴的小女儿盛珊珊紧急从威尼斯赶回上海。据称在去世前的一天,昏迷中的草婴听到女儿的声音,睁开眼睛看了她一眼。盛天民说草婴之后再未醒来,但自己能够从那一眼中感受到丈夫临终之际见到至亲家人的欣慰。盛珊珊介绍:“爸爸走的时候,家人和朋友都在身边,他走得很安详。”此外,草婴的追悼会也已初步定于11月2日举行。

  至于他的遗愿,已与草婴携手走过几十年人生道路的盛天民最为清楚。她表示:“找一块墓地并不是草婴所喜欢的,与留一座墓碑相比,将他的文学精神流传下来更重要。”盛天民说她与草婴多年以来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希望能建一间“草婴书房”,不仅可以存放草婴毕生收藏的书籍,把它们开放给读者借阅,还希望那里能经常举办各种思想、学术交流的沙龙活动。他们还想过要设立一个“草婴外国文学基金”,资助那些有志于俄罗斯文学翻译事业却生活窘困的年轻人。

  “我是一棵小草,但不会随便屈服”

  草婴本名盛峻峰,1923年在宁波镇海骆驼桥出生,其家族是当地望族。1931年10月,宁波的《时事公报》刊登过《小学生盛峻峰独捐30金》的消息,说的是“九·一八”事变后,时年8岁的盛峻峰在各界抗日救国的募捐活动中捐出了30块大洋,这笔钱当时可买100斤猪肉或150斤麻油。草婴曾讲过,这是父亲盛济舲嘱咐他捐的,父母教给他的不仅是知识,还有爱国情怀。

  投身翻译生涯只因爱国情

  1937年抗日战争的爆发是草婴人生的转折点,那年他随家人避难于上海,日本侵略者的暴行激起了这位14岁少年朦胧的爱国心。草婴后来走上翻译之路的初衷也是为了强国,他曾回忆,“我1941年开始翻译,当时只有18岁,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是希望通过翻译俄罗斯文学为反法西斯斗争出一点力。”

  先后跟随一位侨居当地的苏联妇女及中共地下党员姜椿芳学习俄语后,草婴于1941年进入中共地下党和塔斯社在上海创办的《时代周刊》杂志社,开始做翻译工作。他翻译的第一篇俄罗斯小说是普拉多诺夫的短篇小说《老人》。此后,又陆续翻译了肖洛霍夫的《学会仇恨》和《一个人的遭遇》。

  草婴是他1942年发表第一部文学译作《老人》的笔名,取自白居易脍炙人口的千古名作: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他说,“草婴,就是比小草还要小的意思。我觉得自己很平凡很渺小,好像一棵小草,火烧也好,被人踩也好,但我不会随便屈服,有了条件我还是会重新长出来。”

编辑:杨永青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