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渡边淳一临终遗作《我永远的家》大陆首次出版

时间:2015-04-15 08:52   来源:搜狐读书频道

渡边淳一临终遗作《我永远的家》大陆首次出版

  2015年4月,日本文学大师渡边淳一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其临终遗作《我永远的家》由青岛出版社在大陆首次出版。

  这部12万字的自传是渡边淳一最后一部作品,创作于渡边的弥留之际。不同于以往的所有作品,作者在岁月的尽头审视人生,用充满“小清新”的笔调,回忆了从出生到大学时代的青葱岁月。

  少年渡边眼中的二战

  中国读者对渡边的喜爱除了作品本身,也源自他对中国的友好态度及对侵华战争的深刻反省。渡边淳一出生于1933年,《我永远的家》用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描写了作者与战争息息相关的童年生活,再现了战前、战后北海道的日常生活情境,真实地反映出了一个日本孩童眼中的二战。和那时的所有日本少年一样,受到媒体对战争的宣传鼓吹,儿时的渡边淳一也曾经是一个军国主义少年,但随着战争的不断推进,物资的匮乏,食物的短缺,空袭的阴影,同学父亲在战争中阵亡带来的心理冲击……亲历了战争的残忍,渡边淳一对历史表现出了极大的反省,他曾撰文《一百种理论 不如一份良心》来批判日本政府不肯道歉的态度,而传记中的所见所感,深深印证了这位伟大作家的“良心”。

  文学大师的创作原点

  作为一个文学大师对人生起点的回忆,读者可以从《我永远的家》中寻找到渡边文学创作的起点。渡边自幼对文字充满热情,上小学时就热衷于以古典诗歌为内容的“抢诗牌”游戏。他的创作才华更是在初中时就得以展露。棒球是那个年代令所有少年为之疯狂的运动。而球技平平的渡边却通过撰写球讯在同学中大放异彩。随后,渡边将创作的热情转向短歌写作,并用较大的篇幅描写了将他引上创作之路的文学启蒙老师中山。“在我感受性最强的初中时代幸遇个性鲜明的中山老师,所做短歌得到夸奖并受到文学方面的各种启迪——这些毫无疑问都成为我后来踏入小说世界的原点。”

  青涩初恋奠定一生文学基调

  始自高中时期的初恋是《我永远的家》的高潮。虽然渡边以“情爱文学”扬名文坛,但与天才少女画家加清纯子仅仅只是牵手、拥抱的青涩初恋却成为他一生难以忘怀的记忆。恋情以平凡的校园生活开始,以恋人的死亡终结。身着血红衣裙的少女,倒在了阿寒湖的冰天雪地之中,加清纯子以这种惨烈而唯美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段初恋深深地影响到渡边的文学创作,后来他以加清纯子为原型,创作了小说《魂断阿寒》。渡边淳一曾坦言,他创作的灵感更多是源自自身的真实体验。

  恋人的自杀以及十年的从医经历,令渡边对死亡有了不同于一般人的体会与感悟:恐惧与痛苦面前,爱,似乎是拯救死亡的唯一可能。于是,爱情便成了他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

  《我永远的家》就这样缓缓讲述了作家从出生开始的青葱岁月。迟暮之年,回顾自己的一生,年少时的家与情感,最是难以忘怀,相信这部老少咸宜的作品,会触动很多人心底的那一根弦,成为打开通向渡边淳一文学世界的大门。

  据悉,青岛出版社近日已与渡边淳一版权继承人及经纪人等正式签署出版协议,独家取得渡边淳一23种创作于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的中文简体字版权。让中国读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渡边淳一的文学创作。

编辑:吴晓寒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