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亲历抗美援朝战争
出版社:后浪出版公司
作者:孟昭瑞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兼具收藏和研究意义的历史画册,共收录了200余幅拍摄于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的历史照片,为那场伟大的战争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图像资料。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赢得了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确立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书中有志愿军官兵热烈誓师的身影,有上甘岭激战的写照,有志愿军优待战俘的记录,有朝鲜停战协议签署的画面;其中许多照片是首次发表。
作者简介:
孟昭瑞(1930—2014),著名摄影家、军事记者。1930年生于河北省唐山市,1946年参加革命,1948年从事纪实摄影工作,先后在人民解放军《华北画报》《解放军画报》任摄影记者、研究员、高级记者。参加过平津战役、北平入城式、政协筹备会、新政协会议、开国大典、两弹一星、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采访,拍摄了大量珍贵历史照片,许多作品在全国、全军获奖。
著有《历史的瞬间》(1986)、《中国蘑菇云》(2008)、《东方红:开国大典的历史瞬间》(2009)、《共和国震撼瞬间》(2012)等作品;1992年,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孟昭瑞摄影艺术展》。
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被中国摄影家协会评为“突出贡献摄影家”。2012年被中国文联、中国摄影家协会授予“第九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终身成就奖。
书摘正文:
序 言
孟昭瑞同志离休后的二十多年里,先后出版了图文并茂的《共和国震撼瞬间》等 5 部专著,颇受摄影界和读者的好评。现在又有一本《亲历抗美援朝战争》即将付梓,看了清样,既看到当年曾发表过的感人画面,更多的是他从珍藏的大量历史照片中挑选出来的佳作。全书真实、生动地反映了那场战争的诸多重要场景和典型人物、典型事件,既是一部珍贵的史料,又是一部抗美援朝战争令人震撼的新著。不由得使我想起六十年前在朝鲜那些年的战斗和生活,感到格外亲切、激动。
20 世纪 50 年代初,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不久,长期战争造成的创伤还没有恢复,百废待兴。1950 年 6 月,朝鲜战争爆发。短短几个月时间,美国纠集了16 个国家组成“联合国军”和李承晚军队,把战火烧到了我国边境的鸭绿江畔,并且频繁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地区,使我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中共中央经过多次讨论,终于毅然做出了组成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决定。
中国人民志愿军是在朝鲜战局极端严重情况下出国作战的。我军装备简陋,却面临着武装到牙齿的敌人,加之人地两生,种种困难难以想象。然而,志愿军战士们发扬了我军的优良传统,打了一场现代条件下具有相当规模的国际性的反侵略战争。在两年零九个月的时间里,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一道,歼敌九十余万人,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志愿军的胜利消息源源不断地传回国内,大振军威国威,真是大长中国人民志气,大灭帝国主义威风啊!
当时,昭瑞同志正在采访第一次全军英模代表大会,得知部队即将入朝的消息,他立即请缨到前线采访。10 月下旬,他来到鸭绿江边,敏锐地拍摄到我边防军战士守卫在江边的镜头。昭瑞同志是最早用画面向国人展示 “侵略者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这一严峻事实的战地记者。接着,他又拍摄了大队人马跨过鸭绿江的浩大场面,他自己也随着铁流,追赶部队去了。
抗美援朝战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 1950 年 10 月到 1951 年 6 月,是运动战时期。在此期间,志愿军先后组织了五次战役,在运动中歼敌二十余万人,把敌人由鸭绿江边,一直赶到汉江以南,使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
昭瑞同志紧张地参加了五次战役的第一次战役。运动战的特点是我军善于捕捉战机,善于近战夜战,敢于迂回穿插、分割包围敌人,使敌人火力强、机动快、有制空权等优势变成弱势,从而歼灭他们。第一次战役是初战必胜的关键战役,部队仓促入朝,立即投入战斗,在运动中苦战十三昼夜,歼敌一万五千余人,把敌人打退到清川江以南。这是五次战役的开篇之作。当昭瑞同志赶到前线,第一次战役已经胜利结束,正好遇见了参加云山战斗的 39 军部队正押送俘虏向后方行进,这可是号称美军王牌的骑兵第一师的人马,他们衣着整齐,几乎没有多少疲态,就当了俘虏。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了。这一胜利场景多么令人鼓舞啊,他立即拍摄并向祖国传送了这一珍贵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