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座谈会现场
2015年2月9日,《普什图语汉语词典》出版座谈会在商务印书馆举行。词典主编、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车洪才和外交官张敏先生,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党组书记王涛,阿富汗驻华大使法拉希阁下,巴基斯坦使馆新闻官阿希夫阁下,中国传媒大学外语学院院长李佐文先生出席并致辞,语言学界专家学者以及媒体代表参加。与会嘉宾回忆了《普什图语汉语词典》从立项至付梓的艰辛历程,赞叹两位主编的苦心孤诣与多年坚守。这部词典能够出版,不仅为学术领域填补了空白,更是一座记载学者精神的丰碑。
普什图语是阿富汗的官方语言之一,主要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地区使用。普什图语在中国只有近百人掌握,是名副其实的“小语种”,多年来国内一直缺少普什图语的工具书。这部《普什图语汉语词典》收录词目5万余条,共230余万字,是我国第一次辞书编写出版规划项目,也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普什图语双语词典之一。中国与阿富汗是友好邻邦,2015年恰逢中阿两国建交60周年,这部辞书的出版,是中阿两国60年友谊的贺礼,也必将成为中阿文化交流的又一段佳话。
《普什图语汉语词典》的编写工作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要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车洪才和张敏用了近4年时间,做了10万余张卡片,完成全稿的70%左右。后来因为服从组织调动而不得不暂停手头工作,这一停就是24年。在这24年中,由于多次工作变动和搬家,损失了一些卡片和资料。直到2008年下半年,车洪才和张敏都已退休,这才有条件重整旗鼓逐步进入编写的第二阶段。在几位年轻助手的配合下,二位编者对卡片和手稿整理录入电脑的同时,完成了词典没有编完的部分,并査漏补缺完善了丢失的内容。最后又用半年多时间增补了新词新义近9000条,至2013年6月,终于完成电子版全稿。
商务印书馆收到书稿后,迅速组成了一支精干的编辑团队,四名成员各有侧重,对书稿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编辑加工。普什图语从右往左书写,汉语则是从左往右书写,两种语言截然不同的书写方式给排版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为时间紧急,外语编辑室确定了流水作业的工作方式,边排边校。为确保时间和书稿安全,项目组委派其中两名编辑为张老师和车老师递送稿件,光稿件往返,就先后跑了三十多趟。该书的封面设计端庄、典雅,图案花团锦簇,凸显伊斯兰风格,采用极为繁复的复烫工艺,书芯特意增加滚金工艺,使整本书看上去精美、大气、庄重;函套内侧细心地添加了一层防蹭绒布,增设推拉槽,方便读者使用。

《普什图语汉语词典》书影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现代出版的发源地,百多年来始终以“昌明教育、开启民智”为己任。从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发展史的脉络来看,商务出版的大量双语工具书为国人学习外语、引入西学发挥了重大作用,被誉为“工具书的王国”。近些年来,商务印书馆更是加大了非通用语种工具书的出版,在明知销量极为有限的情况下,出版了诸如乌尔都语、僧伽罗语、泰米尔语、豪萨语等等双语工具书。《普什图语汉语词典》的出版,是商务印书馆承担国家出版企业责任和文化担当的又一次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