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12月2日,“纪念汉字跨入电脑时代20周年——电脑与汉字文化复兴学术报告会暨《汉字复兴的脚步》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召开,会议由北京大学计算中心和学苑出版社联合主办。来自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语言大学、等许多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北京大学计算机中心张兴华主任致辞

学苑出版社洪文雄主任致辞
1994年,七四八工程20周年,在中国印刷业已经实现了从‘铅与火’到‘光与电’的跨越。中国汉字网络成功地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被中国媒体评为当年十大科技新闻之一,被国家统计公报列为中国1994年重大科技成就之一。而作为排版印刷、汉字网络前期基础的汉字电脑打字则已经更早就实现了普及应用。汉字社会应用的这三大产业(排版印刷、网络通讯及打字)的电脑化成功,标志了汉字跨入了电脑时代。这种技术进步,推动了、保障了中国社会快速地迈入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新时代;推动、支撑了汉字文化复兴、民族复兴及行行业业的跨越性进步。

《汉字复兴的脚步》作者许寿椿教授主题发言
会议回顾了伴随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汉字文化得以复兴的历史进程,总结汉字信息化的经验,探讨汉字文化发展遇到的现实问题,展望了汉字文化发展的光辉前景。《汉字复兴的脚步》一书的作者许寿椿教授解读了汉字在机械化时代和电脑时代遭遇的不同命运。他指出,以1994年为里程碑,汉字摆脱铅字时代跨入电脑时代,汉字信息处理效率已经超越英文,大步迈入了复兴、科学优化、发展的新时代。在语言学、文字学基础上从技术角度给人们认识汉字、推广汉字文化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四通电子打字机的主设计师王缉志教授详细介绍了国际汉字交换码系统的建立、发展历程,介绍了我国政府和学者为此所做的巨大努力和贡献,同时探讨了汉字交换码标准化及相对稳定的问题。北京信息产业协会秘书长徐祖哲教授指出,汉字电脑化是汉字工具的社会性跨越,体现了汉字作为文化载体工具的优越性。参会专家一致呼吁,享受着汉字电脑化种种发展成果的各界各行朋友,充分把握信息技术的脉搏,通力合作,多学科、多角度地深入研究汉字、宣传汉字、推广汉字,使汉字文化更加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