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在北京三联韬奋书店,北京漓江出版社召开了《落花寻僧去》新书发布会,并邀请央视著名主持人徐俐对话新书作者、禅者林谷芳,通过谈说行脚、文化、修行,境界,同看禅家眼中的山河大地。此次活动也是北京阅读季于今年夏天一次重要的文化探讨活动。
林谷芳,著名禅学家,民族音乐学者,文化评论家,台北书院山长,台湾佛光大学艺术研究所所长,台湾第一本文化白皮书的撰写者。著有《谛观有情——中国音乐里的人文世界》《禅·两刃相交》《千峰映月》《画禅》《诸相非相——画禅二》《归零》《一个禅者眼中的男女》《观照——一个知识分子的禅问》《茶与乐的对话》《生命之歌——从胎教到生命完成》等。本次在大陆出版的《落花寻僧去》一书,所写的种种缘于作者这些年在青藏高原、长江三峡、京都古寺等地的游历,从泸沽湖的独特骄傲,到蒙古草原的深远寂寥;从青藏高原的让人敬畏,到长江三峡的流逝之叹;从日本秋枫的绝代风华,到京都古寺的寂静极致;从隐于台北闹市的小茶室,到隐于阳明山的食养山房……而这本书也有别于一般游记、风光见闻,而是禅家游历后对生命触发的记录。
一小时的对谈中,著名主播徐俐带着新闻工作者一贯的敏锐,围绕新书与林谷芳进行了地理、心境、禅学、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的探讨,涉及面颇广,问题之间又有连贯的线索。两人一叩一应,自然和谐。
徐俐问:禅者的行脚,与一般旅行有什么不同?林谷芳答:禅者的行脚是透过不同的时空环境,照见自己的不同。返观到自己生命的处境。他还幽默道,年轻时的流浪是浪漫,年老时的流浪是不堪,行脚的目的在于触动,又从触动找到自身生命的安顿。
徐俐又问,书中说林老师去内蒙7次,您如何选择要去的地方?林谷芳答:在熟悉的地方,我们只看到名片头衔,看不到之后真实的面孔,而在越陌生的地方,也就是世俗所说的边疆,你越能见到本然的自己。在台湾,走在街上也有人请我吃饭,而在异乡异地,我也就是个糟老头,比如在青藏高原,我有了高原反应,那一刻我才感受到西藏如此真实,也更看到自己的实相。徐俐追问:一个人认识自己,就这么重要吗?林谷芳答:你若能不了解自己,却对命运坦然以对,那你就是道人了。认识自己,是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面对生活真正安然,如实看待自己,就会有生命的坚实性,即使你的生命有残缺,但你的直视本身,就让你有坚实。
之后两人又就中日两地文化的同源与区别,台湾的表面与内蕴,禅与普通人的距离与帮助等一一谈说。
徐老师最后问,对凡人来讲,禅是好接近的吗?林谷芳答,禅是让人和生活更亲近的一个观照。人们在极速变动、做很多加法的社会,对身边的事物都是概念化的,没有切身的了解。而禅让人与生命的种种更亲近。生活从哪里开始?吃饭睡觉。真切的生活着,如实看到自己,看到生活,就是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