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后,永平好奇地问起父亲“大土丘”和“枯井”的事儿,再大一些,便肩挎背包,内装油字笔和小本子,去走访滕庆爷。原来战国中期,滕国(位于山东鲁南的滕县)有个国君叫滕文公,相传滕文公与孟子有交情,早年滕文公曾以太子的身份出使楚国,途经宋国时两次拜会了孟子。在“滕文公篇”一文中,孟子曾记载说,滕文公早年是一位领兵征战四方的著名将领,后期做了国君,在滕国掌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推行仁政,实施礼制,兴办学校,改革赋税,致使国强民富,名声大振。
平乱后滕氏后裔分别驻扎于陕、甘、豫、晋,虽分散居住,却往来频繁,经常互派信使传递信息。听说兰州建了滕家庙,山西就修滕家祠堂,河南建造滕家会所。南城、华城人数众多,离长安又近,则声势浩大建起了土筑阅兵台和传令厅,以示不忘并继承滕氏祖辈阅兵习练的悠久传统。又过了一些年,朝廷急需用人,大批将士被调集长安服役,年老体衰者则继续留守。此后两寨青壮年越来越少,老幼病残越来越多,直至墙倒屋破,无人顾及,村寨日渐衰落。
当年南、华两寨以耕种水稻为生,北面华城寨地势低,经常泛滥洪水,有句顺口溜很有趣:“南华两寨本不赖,北城淹了南城在”,意思是说一旦洪水成灾,华城寨的百姓便纷纷迁往南城寨。又过了若干年,两寨很多滕姓子孙迁徙南方,其他姓氏的村民得以逐年递增,现滕姓多分布于我国的山东、江苏和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