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金银器鉴定:完爆土豪金 国宝级金银器鉴赏宝典

时间:2014-03-20 13:25   来源:搜狐读书频道

  书 名:《金银器鉴定》

  作 者:范勇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有大量珍贵的图文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了金银器的历史沿革、鉴定技巧,是文物专家范勇先生多年潜心研究金银器,将自己的毕生研究成果进行全面展示的总结性作品。详细解读了金银器鉴定技巧、系统揭示现代及古代金银器的独门鉴宝秘籍。本书条分缕析地介绍了金银材质的钱币、饰品、器物等的特性、种类、成色、鉴定方法,各种金银制品的制作工艺,古代金银器的器物断代、养护、收藏知识,从外观、材质、造型、纹饰、铭文等诸多细节进行鉴定的方法,解析了仿制品的造假手段及辨识技巧,展示了金银器收藏的前景。在现代社会,金银器是美的化身,财富的象征。中国古代的金银器,更是蕴含丰富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它们具有很大的升值空间,被许多藏家争相收藏,收藏古代金银器的风险也是很大的,如果被现代制作的仿古金银器赝品忽悠,代价也是巨大的。本书正是这样一本帮助金银器收藏爱好者探幽入微,逐渐从欣赏的层面过渡到鉴定高手的一本鉴宝指南。

  作者简介

  本书的作者范勇先生是曾就职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文博专家、四川省博物院学术联盟顾问、四川宋瓷博物馆(遂宁)学术顾问,上海元青花研究所特邀鉴定专家,浙江电视台影视娱乐频道《鉴宝》栏目鉴定专家。

  从事文博工作和相关工作有三十多年,主要从事考古和文博研究,文物研究重点是瓷器、玉器等项。在国家级出版社和省级出版社出版著作10余部、译著5部。涉及历史、考古、文化人类学、文物鉴定等方面。在《考古学报》、《文物》、《考古与文物》、《四川文物》、《南方民族考古》、《农业考古》、《史前研究》、《长江文明》、《中华文化论坛》、《四川博物院集刊》、《宋代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约40篇,其他各类文章约60篇。策划、组稿、编辑的获国家、省部级大奖的经典文博大型图书有: 《三星堆出土文物全纪录》 (天地出版社,2010年版)。《楼兰出土汉文简纸文书集成》(天地出版社,1999年版)。《周原出土青铜器》(巴蜀书社,2004年版)。《中国道教考古》(线装书局,2007年版)等。

  书摘正文

  上编

  金银材质的鉴定与辨伪

  第一章 金

  这里所说的金,是指黄金和白金这两种贵金属而言,也泛指用黄金、白金制成的器物、饰品。

  第一节 黄金

  一 黄金特性

  黄金具有独特的、美丽的金黄色光泽,在强光下会反射出明亮、耀眼的光芒。

  黄金密度大,为19.3克/厘米3。是同体积水的20倍重。

  纯度较高的黄金很软,平均摩斯硬度为2.8。用普通大头针即可在黄金上划出痕迹来。

  黄金有很好的延展性、可塑性,既可以将它锤打成仅是一张纸厚度的十几分之一的金箔,又能把它拉成比蚕丝细得多的金丝。

  黄金具有较高的熔点,它在1000℃的高温中不会褪色、不会熔化;只有当温度上升到1064.4℃临界点时,黄金才开始熔化。故人们常用“真金不怕火炼”来形容黄金的特性。

  黄金的金属活动性极弱,化学性质十分稳定。在自然界中,黄金都是以单质的形式出现,虽然它通常含有银、铜、锑等其他金属杂质,但从未见有化合物的形式出现。

  黄金不怕酸、碱,抗腐蚀能力特强。把黄金放置在单独的盐酸、硝酸、硫酸液体中,黄金会“安然无恙”。只有用3体积浓盐酸、1体积浓硝酸比例配制的混合液王水,以及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才能将黄金溶解。

  黄金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传热性能,只比铜、银的导电性能略低。

编辑:吴晓寒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