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闯关东的爱尔兰人—— 一位传教士在乱世中国的生涯(1897-1942)》
现代中国的缔造肇始于近代东西方交流的日益频繁,而传教士则是近代中西交流的一座桥梁,自明清起,西方的传教士就络绎不绝地来到中国,直到二十世纪初,西方的坚船利炮和现代国家的思潮终于扰乱了了这个古老帝国的黄昏。弗雷德里克·奥尼尔是爱尔兰长老会的牧师,1897年首次踏足中国,在其后的四十五年传教生涯中,足迹遍及中国东北各地。他见证了义和团、日俄战争、东北肺鼠疫、辛亥革命、军阀割据、伪满洲国,以及抗日战争,然而一位理想主义者为什么卷入动荡凶险的历史漩涡里45年之久?在这些苦难当中他又有怎样的遭遇?在《闯关东的爱尔兰人—— 一位传教士在乱世中国的生涯(1897-1942)》中会对这些问题一一解答。
作为一个西方人,他想尽办法融入近代东北那样一个封闭传统的社会。如西方人不会盘腿而坐,于是在中式骡车车厢底板上挖两个洞以便容纳小腿,远观如骡生六腿。又如老奥尼尔为了迎合当地礼仪风俗,修建的教堂大门改革爱尔兰长老会的传统样式,专为男女分别设置入口,教堂内也拉上布帘分隔男女座席,令人莞尔。
他为当地做出过诸多贡献,如最早引入西方医疗、最早兴办西学教育等,他主持修建的学校建筑之坚固,已历百年,至今仍当学堂使用。因他德高望重,在日俄战争乱局之下的地方行政真空期,他曾被乡绅们推举为临时的“地方首长”以保护中国百姓的权益。伪“满洲国”宣布“独立”之后,他还曾与中共地下党合作,向国际社会派往东北的“李顿调查团”提交日本侵华暴行证据。最终,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将他作为“敌方人员”驱逐。
作者介绍
马克·奥尼尔,1950年生,牛津大学英国文学系毕业,1978年来中国,曾任英国广播公司(BBC)、路透社等国际媒体驻中国记者。他在中国工作的十六年中,多次前往东北探寻其祖父生前在中国的踪迹。
编辑推荐
在老奥尼尔来到中国一个世纪之后,老奥尼尔的孙子马克·奥尼尔重访了祖父的足迹,马克曾为英国路透社记者,他搜集大量素材,包括爱尔兰长老会的珍贵文献以及奥尼尔家族史资料,写成本书。本书记录了作者的祖父和其他牧师在那些风云变化的年代里在中国生活和工作的也经历,从西方人的视角提供了对东北近代史的叙述。令人讶异的是,时隔多年,还能在东北感受到当地人对其祖父的深切怀念。此书乃两位隔代旅华中国通,以东北小镇为轴,跨越三个世纪,第一身现场记述剧变的中国,给国史添上不可多得的补充。
本书出版后,爱尔兰政府高度评价了弗里德里克·奥尼尔牧师在中国大半生的功绩:他在两国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中国人提供现代医疗、教育和社会福利方面,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