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封
书名:生活在哪个朝代最郁闷
作者: 杨念群
出版社:广西师大出版社
作者简介:
杨念群,历史学者,1964年生于北京,主要著作有《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三大知识群体互动之比较研究》、《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何处是“江南”:清朝正统观的确立与士林精神世界的变异》等。
内容简介:
历史并不重复,只是押韵而已。——马克·吐温
历史给我们的教训就是,人们从来都不知道汲取历史的教训。——黑格尔
本书是历史学者杨念群的专栏随笔结集。书名虽为“生活在哪个朝代最郁闷”,作者之意并不在讨论历朝历代之得失,而是由历史延宕开去,杂议藏匿于史书中的历史暗面,以及耳闻目睹之当下种种怪现状。
在作者看来,当下社会种种病症,并非晴天霹雳,凭空而来,而回溯历史,有如雾里看花,绝非教科书所灌输的那般简单清晰。历史上称盛世者所在多有,若细究起来,所谓“盛世”,并不等于升斗小民的幸福生活。拿康乾盛世而言,虽曰国力强大,远人来朝,但也是文字狱最盛之时,自上而下全方位的思想规训及控制,终导致文人集体思想自宫,万马齐喑。生活在这样的“盛世”,不免会有些郁闷吧?
书摘正文:
什么叫“势”
法国人余莲写了本书叫《势:中国的效力观》。一说到“势”,中国人的脑子里一定会闪现出一种强霸的形象,比如形容某人“有权有势”、“猖狂得势”,又或是一种人力不可逆转的趋向,如常言道,“形势比人强”。如果避开这种常识般的感悟让你解释“势”这个字到底是何意,它又会变得模糊难辨,不可名状;似躲在日常语言的丛林里时隐时现,似曾相识,却又不像“道”“理”这些大词那般登堂入室,一旦被讲家拖上讲台,就能轻易被钉死在“思想史”的画框里,像等待一一剖辨的标本,自动显灵般成了俗人把握的教条。“势”就如余莲所说,常常辨不清、摸不着,似濛濛夜雨,如影随形,润迹于战争、书法、绘画、诗词中,迁转灵动,百变无痕,由此也恼坏了惯于“刻板思维”的西人哲士。
西人永远不解那些带有“势”字的惯语的真正意思,诸如“仗势欺人”“以势夺人”这些挂在中国人嘴边的惯用语。其实,这些话里所说的“势”,指的无非是中国人办事不按既定规则出牌,而是随机变幻,以当下形势衡量行动的真实效果。“势”和“效力”有关,说起来太难懂,这个中国原理让西方人听起来完全不知所云,摆到国人面前也是只可意会,不得已只能用故事试着说明。
就如打仗,古罗马人把军队画成一个一个方格,摆开阵列,横平竖直,长枪大戟,喊着号子行进,随着步履加快,两军轰然纠结乱战,如火星撞地,胜负立判。据说公元前五世纪的古希腊人就偏爱重武装步兵,不太重视那些行动轻便、持新月形小盾的步骑兵,喜欢重装步兵列阵慷慨行进,对撞厮杀,不喜欢骚扰、回避和一切耗损敌方的阴损杀招。在古希腊军人看来,正面的相撞和光天化日之下的徒手格斗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讲究的是孤注一掷、星光一现,或凯旋,或死亡。形迹隐匿的欺诈行为犹如盗匪绿林的抢劫,和英勇无畏的正面交锋相比,其价值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中国古代兵法讲究的,却是不择手段,先发制人、内部瓦解买叛、战时迂回取巧,都可随机使用。总之,决定胜负的关键,不在古罗马“方格”如棋盘运棋那样规整的碰撞,而在于这些“方格”根本还没发生冲撞就胜负已定。当年宋襄公最守战术规矩,一定要敌人过河整列完毕后开战,而没有趁敌渡河之际一击使溃,可谓“君子之战”,却被嘲笑为不懂用“势”。曹刿论战,讲的是“一鼓作气”,否则三鼓之后,士气衰泄而不可收拾,也是在讲“势”的高低转换。
战时之道遵从利益最大化原则,也许是“势”的秘笈之一。据说国共内战时,好几个国民党将领当了俘虏还嘴硬,抱怨解放军将领用“卑劣”的手段赢了,不算好汉,表示如有机会双方摆开阵势再干一场,自信胜负定会逆转。这国民党军将领还以为自己是古罗马将军,这般不懂“势”的原理,焉能不败?
中国人很早就发明了弩,常可杀人于百步之外。优秀的兵法家也要学会远隔时空预知战争情势的发展,做到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果。弩作为投射型武器,最能表现从远程取人性命的凌厉之“势”。在古希腊人的眼里,利于短兵相接的长枪最适合面对面打斗,他们普遍藐视投射型武器,认为从远处杀人,胜之不武,与战士的个人能力无关,甚至可能是没面子的做法。中国兵家讲究作战时的灵巧,就是依靠个人的运“势”,“势”从此变得如此难以把握,完全押宝在个人的悟性上。“势”还是一种无形弥散的力量,如“仗势欺人”中的“势”就可能不是具体的权力,而是一种潜在的威慑力。
西人边沁发明了“敞视式监狱”的理论。环形监狱中的监视高塔可以观察到每个犯人的一举一动。长此以往,哪怕监视者不在,犯人也由此坐下了病根,总以为有几双眼睛盯着他而自守规矩。福柯把这设计看成是一种隐喻,指涉资本主义社会的控制力。同样作为法国人,余莲在分析中国“势”的发展时,就认为中国古代早已发明了这玩意儿,而且搞得上下左右无孔不入。其实,中国人的监控机制比西方要远为复杂。国人是以道德实施控制,道德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自控能力,有时比法治要管用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