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破解中国经济发展之谜》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时间:2014-01-08 13:15   来源:新浪读书

  《破解中国经济发展之谜》 蔡昉 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破解中国经济发展之谜》 蔡昉 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2014开年之际,一部面向海内外学界和读者的名家名著《破解中国经济发展之谜》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也是该社《理解中国》丛书推出的开篇之作。为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与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联合在京举办《破解中国经济发展之谜》新书发布暨主题演讲会。该书作者蔡昉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中共十八大代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在发布会上他结合该书作了题为“从人口红利到改革红利”的主旨演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赵剑英对《理解中国》丛书的出版意义以及首部著作的重要价值进行了阐释。作为2014年手机阅读首发图书合作方,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内容运营部策划总监强高峰出席会议并讲话。

  蔡昉在“从人口红利到改革红利”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国过去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依靠人口红利,而由于人口生育率的迅速下降,享受多年的人口红利消失,导致潜在增长率下降,中国已经跨过刘易斯转折区间。因此,中国如果要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必须长期视角与短期视角相结合,正确判断经济形势。不能采取大规模刺激政策,指出靠补贴扭曲资本价格则只能导致产能过剩、背离比较优势和保护落后,最终损害实体经济的发展。并特别以日本泡沫经济和安倍经济学对日本经济的影响为比较,指明日本试图靠大规模公共投资刺激经济时,公共投资遇到“有预算没下拨”,继而“下拨了没到位”,及至“资金到位没开工” 层层折扣问题。蔡昉指出,中国经济面临的真正挑战,不在于短期的宏观经济需求因素,而是长期的经济增长可持续性问题。而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本在于,继续通过改革获得制度红利,即通过改革创造更好的生产要素供给和生产率提高的制度条件,达到提高潜在增长率本身。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乃潜在增长率下降导致,因此应该关注供给因素,探索保持可持续增长的源泉。在此,蔡昉重点关注了土地、资本、劳动和全要素生产率几个要素,特别指明投入更多的物质资本即资本劳动比的提供,并不必然汇成经济整体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甚至可能失去公平的生产要素市场环境。例如“失去的20年”的日本,将资本深化的贡献率从1985—1991年期间的51%,大幅度提高到1991—2000年的94%,而同期的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则从37%直落到-15%。中国1978—2007年的资本劳动比(劳均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在非国有经济中分别为26%和74%,而在国有经济中则刚好相反,分别为74%和26%。因此,进一步加强结构改革,关注供给因素,提高潜在增长率,即通过改革获得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是李克强经济学的要旨所在。

  赵剑英在讲话中简要介绍了《理解中国》丛书的基本情况。他说,该丛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策划,中国社会科学院统筹实施的一个重点项目。该丛书主要由中国社科院的著名学者撰写,旨在从学术的角度系统阐释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的基本内涵,研究和回答我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该丛书拟作为“走出去”重点项目推向国外,让世界了解并理解中国。他还指出,《破解中国经济发展之谜》是《理解中国》丛书隆重推出的第一本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现阶段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书在学术水平、学术规范、写作方式上充分体现了整套丛书的高端定位,为整套丛书的成功开了好头。

  据悉,《破解中国经济发展之谜》还将出版英文版,此前与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已签订了合作协议。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也将本书作为2014首发新书(移动用户编辑短信 搜 破解中国经济发展之谜 发送到10658080直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阅读)。

编辑:吴晓寒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