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书院学规集成》(三卷本),邓洪波主编,中西书局2011年6月第一版,720.00元
邓洪波教授主编的《中国书院学规集成》,历时十余年编成,不久前出版,精装三卷本,280余万字。诚如千年学府岳麓书院院长朱汉民教授所指出的,该书是一部“有益于中国书院史、中国教育史、中国文化史学习、研究、教学的重要工具书”。邓教授是国内书院研究的名家与大家,专注书院研究垂三十余年,有“邓书院”之称,该书又费时十余年编辑而成,是他长期辛勤劳动、跋涉文献资料海洋的心血结晶。
学者们指出,发轫于唐代的书院,既是我国历史上历经一千二百余年发展的重要文化教育组织,也是华夏民族贡献给人类教育史的一个意义重大的教育制度,支持了近世千余年世界人口大国的教育事业,是华夏古老文明传统在近世社会历史进程中得以传承、传播和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而历经创制、承袭、锤炼与改进的书院学规与章程,又是书院制度的灵魂与生命力所在,也是我们今天从书院教育传统中吸收精神活力的重要资源。邓教授的此项工作,以集成中国书院学规与章程为志业,填补了书院研究极为重要的资料上的空白,可谓功德无量。
该书所收录的书院学规与章程,上起宋代乾道四年(1168)吕祖谦的丽泽书院《规约》,下至2006年张新民教授创办的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的《学规》、《条规》,前后纵贯800多年。全书取材以历代书院志、各省通志、各府厅州县志、文人别集、近代报刊为主,旁及正史、别史、笔记、总集、类书、丛书,以及档案文书、碑刻资料等,总数超过2500种。据笔者统计,全书搜集并整理出了中国除西藏地区以外371所书院的学规与章程,还附录了韩国43所、日本12所书院。实际上,已是东亚儒家文化圈书院教育研究的原始资料集成。而国内的371所书院,则包括始建于宋代及其以前的29所,元代13所,明代59所,清代265所,民国4所,现代1所。其中,收录其学规的102所,收录其章程的184所,学规与章程皆收录的85所。该书时间上涵盖了宋、元、明、清四朝以及民国至当代,内容上则包括了各时代重要书院的学规与章程,的确是对我国近世书院制度之精神风貌、学术追求、文化理想、制度建设与管理水平的全面呈现。
该书又不同于一般资料类编书籍。事实上,该书已是一部建立在长期研究基础上的学术著作,仅仅是形式上未以专题著作的要求进行写作而已。因此笔者认为,该书是专题资料集成的典范:实现了资料集成与学术研究的统一。
该书内容丰富的特点,已毋庸赘述,从上文所引数字即可说明。而作为高水准的学术著作的特点,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第一,该书所选371所书院是从7500多所书院中选出,遴选比例是二十选一。所选取书院既注意到地域的平衡,又突出了书院设置本身的多样性、时代性等特点,同时对典型书院加以了着重体现,这些体现又通过原始文献表现出来。从而,由点到面,由古至今,使中国书院制度的全貌得以准确展现。例如从书院的设置主体来看,全书所选书院就有官办、绅办、官绅合办、家族书院、姓氏宗祠书院、教会书院、乡村书院等。而从地域来看,该书所选书院较多的有湖南34所、浙江32所、江西28所、四川27所、江苏25所、山东24所、广东23所、河南22所。如果加上对各省疆域以及书院分布时代等因素进行分析,不难明白这些省份在近现代人才辈出、文化发达的原因。而本文所选取的上海8所书院的学规与章程,则充分说明了上海作为近代中国西学中心的关键所在。同时,细心的读者如欲对同是近代人才大省的湖南和江苏的书院学规加以比较,对于江苏为何科举人才辈出,又将有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