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籍信息]
书名:不平等的代价
The Price of Inequality: How Today's Divided Society Endangers Our Future
[美]斯蒂格利茨(Stiglitz,J.E.)著 张子源 译
序言
历史总会见证这样的时刻:全世界人民似乎联合起来反抗,高呼情况不对头,必须要变革。那正是喧嚣的1848年[1]和1968年[2]所发生的情况,那两次多事之秋都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诞生,或许2011年也将被证明是这样一个历史时刻。
开始于北非海岸线上一个小国家突尼斯的一场青年起义波及附近的埃及并蔓延到中东其他国家。在有些国家,抗议的火花似乎暂时熄灭了;但在另一些国家,小规模的抗议却促成了剧烈的社会变革,推翻了像埃及的穆巴拉克和利比亚的卡扎菲这样执政许久的独裁者。很快,西班牙、希腊、英国、美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民纷纷走上街头,游行示威。
整个2011年,我很高兴应邀访问了埃及、西班牙和突尼斯等国家,并在马德里的丽池公园、纽约的祖科蒂公园见到了抗议者,在开罗还与一些参加过解放广场示威活动的青年男女进行了交流。
在我们交流的过程中,我清楚地觉察到:尽管具体的抗议原因因国而异,特别是中东地区的政治不满与西方国家的大不相同,但是这些抗议之间却存在着某些共同的主题,一种普遍的理解就是这些国家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在很多方面都是失败的,并且二者都相当不公平。
抗议者是对的,情况的确有些不对头。我们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应该做的与实际做的二者之间的差距已经变得越来越大,难以忽视。世界各国政府没有致力于应对包括持久失业在内的各种关键经济问题;并且随着公平这一普世价值观被少数人的贪婪侵犯,人们的不公平感变成了一种背叛感。
突尼斯和埃及的青年人起来抗议独裁统治是可以理解的:他们厌倦了那些陈腐僵化并且以全社会其他人为代价来保护自身利益的领导者,同时这些青年人又没有机会通过民主的途径来呼吁变革。不过,西方民主国家的选举政治也同样失败了。美国总统奥巴马曾对选民承诺“变革,你可以相信”,但他随后推出的经济政策在很多美国人看来与以往的并没有什么不同。
然而在美国和其他地方,希望就体现在这些得到父母、祖父母和老师支持的年轻抗议者身上。他们既不是革命者也不是无政府主义者,他们并不想推翻现行制度,他们仍然相信民选制度或许行得通——只要政府还记得要对人民负责的话。抗议者走上街头的目的就是推动制度发生变革。
2011年5月15日开始的西班牙示威活动中,年轻的抗议者打出的口号是“愤怒的一代”,他们的愤怒源于金融界某些人士的不良行为造成太多的西班牙人承受太多的痛苦——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西班牙年轻人的失业率超过了40%。在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的抗议者也喊出同样的心声:一边是许多人失去住房和工作,另一边是银行家坐享大笔奖金,这种不公平的现象真的让人恼火。
但是美国抗议活动的焦点很快就超出华尔街触及美国社会更广泛的不平等现象。年轻的美国抗议者把口号变成了“那99%的群体”,这口号与我先前为《名利场》杂志撰写的一篇文章的标题相呼应:“1%的群体所有、所治、所享”,[3]1该文描述了美国社会中日益加剧的不平等以及一种向上层群体倾斜的政治体制2。
当今有三大主题响彻全球:第一,市场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因为它们显然既无效率也不稳定;3第二,政治体制并没有纠正市场失灵;第三,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在根本上都是不公平的。尽管本书关注的是存在于当今美国和其他某些发达工业化国家中过度不平等的现象,但本书也解释了这三大主题是如何密切相连的:不平等是政治体制失败的成因和后果,不平等也造成了经济体制的不稳定,经济体制的不稳定又加剧了不平等——这种恶性下降式螺旋使我们顺势而下,要突破这种困局只能通过如我下文所述的协调一致的政策。
在聚焦不平等问题之前,我想先描述一下美国经济体制中存在的广泛的市场失灵现象,权当做一番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