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汶川地震168小时》将出版

时间:2013-05-09 10:36   来源:汉网

  前《南风窗》副总编张良的纪实文学作品《汶川地震168小时》从4月17日开始在天涯杂谈连载,短短一周时间内,点击量就突破10万。昨日记者从读客图书获悉,在汶川地震5周年纪念即将到来之际,这部令万千读者潸然泪下的作品也将正式出版,其收益将全部用于雅安地震中受伤儿童的医疗救助。

  昨日,张良告诉记者:“《汶川地震168小时》记录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很多人至今仍不知道。比如汶川地震的震中不在汶川县,而在映秀镇!所以《汶川地震168小时》将映秀定为记录的唯一区域,我经过三年的艰难追踪采访,记录了170多位亲历者的口述,就是希望能重现映秀震后七天七夜真实的场景。”

  据了解,《汶川地震168小时》披露了很多以前没有报道过的事情,比如外界第一次知道映秀才是震中是在什么时候;当映秀小学被宣布没有生命迹象后,还有多少学生和老师活着;映秀为什么差点被宣布为疫区?

  “这场地震发生后几天的事,虽然有了媒体的高强度报道,但基于当时的混乱和时间限制,其实有很多方面是没有充分展现的,我们对这场地震的认识并不全面。要对灾难有更深的认识,一本书是这个功能的最佳载体之一。钱刚的 《唐山大地震》在地震过去30多年后,仍然是我们认识那场地震的最好文本,这也凸显了一本扎实的记录能带来长久的价值。”面对已经铺天盖地的媒体记录,张良坚持认为写作一部纪实文学更具价值,“它能帮助我们重新认识人在灾难中的行为,全面了解灾难对人的冲击和异化。假如灾难再次来临,我们不至于茫然无知,能够更从容面对”。

  作为曾经的媒体人,张良在写作时,刻意隐藏自己的情感,尽量以平实的笔调来运用文字,然而就是这样的表达却更容易击中人心。该书责编龚珏说:“每一个看过的编辑都哭了,我更是如此。第一遍的时候,中途停下好多次,只想趴在桌子上放声大哭。编稿过程看了很多遍,每遍都哭。”

编辑:范乐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