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丰子恺插图鲁迅小说全集》问世:大师的默契

时间:2013-03-20 13:05   来源:腾讯读书

  近日,《丰子恺插图鲁迅小说全集》问世。本书是国内首部既收录鲁迅全部小说作品,又收录丰子恺全部以鲁迅小说为题材的漫画作品,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丰子恺生前曾为鲁迅的《阿Q正传》《祝福》《孔乙己》《故乡》《社戏》《药》《风波》等9部小说绘制漫画插图,共计194幅。

  鲁迅的小说,丰子恺的绘画,一文一艺两位大师的作品组合呈现,彼此辉映,对读者来说,是一次全新的阅读和审美享受。相近的出生时代,相仿的生长环境,相同的留学背景,相似的艺术观念,促使鲁迅的文和丰子恺的图,浑然一体。13日,本书责任编辑姚宏越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电话专访。

《丰子恺插图鲁迅小说全集》问世:大师的默契

  《故乡》插图

《丰子恺插图鲁迅小说全集》问世:大师的默契

  《阿Q正传》插图

《丰子恺插图鲁迅小说全集》问世:大师的默契

  《孔乙己》插图

  丰子恺为9部鲁迅小说绘插图

  我国第一部漫画作品,源自丰子恺之手。据《中国漫画史》介绍,“漫画”诞生于日本德川时代(约在我国清朝初期),之后传入我国。

  在画体中,漫画是一种随笔或小品画,随意取材,篇幅短小,宜于简笔,所以“注重意义”,故简笔与注重内容,是漫画的两个条件。

  1925年,上海《文学周报》连载丰子恺的画作《子恺漫画》,该刊主编郑振铎遂将丰子恺的画作定名为“漫画”,自此“漫画”一词开始在我国流行,《子恺漫画》是我国第一部漫画集。

  丰子恺曾先后师从弘一法师(李叔同)和文学家夏丏尊。他兼通绘画、文学、音乐、翻译、书法,且著作等身。译有《源氏物语》《猎人笔记》等日文和俄文作品,著有《缘缘堂随笔》《艺术概论》等180多部作品。他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他兼具中西融合画法创作的漫画,更是脍炙人口。

  说到丰子恺和漫画结缘,姚宏越说,1921年,丰子恺从日本留学回国后,迫于生计,执起教鞭授课讲学。因校务会议过于无趣,他便趁此间隙,观察同事们各不相同的姿态,回宿舍后画成图稿。“丰子恺的漫画,线条简洁流畅,他在作画前就已构思好布局,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画中诸物的情状。”

  丰子恺的画作中,处处流露着他温馨和谐的家庭生活气息。“他的很多漫画,都是围绕着他的家庭生活、亲情、子女创作的,在真实生活基础上,进行变形、象征、夸张而就。《瞻瞻底车(二)脚踏车》,是丰子恺流传最广的一张画。主人公就是他的长子丰华瞻。画中,幼子将两把圆形的蒲扇当做车轮骑着,童趣横生,又可见幼子惊人的想象力。”

  《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是丰子恺首部公开发表的漫画作品。这幅画于1924年,收录在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4月号上。

  和折射丰子恺家庭生活的画作不同,这幅画深具文人气息。画面三分之二处留白,新月升空,友人尽散,几个茶杯,一卷帘栊,夜色、房舍、心境如泠泠的古琴声在画幅间流淌。朱自清极为欣赏,将其收录进自己主编的《我们的七月》中。在画面左下方,丰子恺的笔名“TK”赫然可见。(“TK”是从“子恺”的英文拼音的缩写字母而来,在丰子恺的青年时期,当时的“子”写作Tsu)

  在鲁迅创作的大量小说中,丰子恺对包括《阿Q正传》在内的9部小说绘制了插图,其中为《阿Q正传》绘制54幅,另8篇140幅,总计194幅。“以往的出版物,只单纯收录了这9部小说,并未收录鲁迅其他小说。本次出版的《丰子恺插图鲁迅小说全集》,不仅涵盖了丰子恺插图的9部小说,还将鲁迅的其他小说作品一并收录。”这是这部作品的不同,也是编者的初衷。

  丰子恺与鲁迅艺术观念相近

  文字和插图相映的作品,古已有之。譬如由多雷绘制插图的《圣经》《希腊神话》,比亚兹莱为王尔德绘制的插图本《莎乐美》等。

  “上世纪‘五四运动’期间,比亚兹莱等人的插图本文学作品风靡我国,深受鲁迅等多数文人的欢迎。老舍、鲁迅等人的作品,都有插图本出版。辅以图画展现,可形象传达文字余韵。从而有助于读者对作品的理解。”但姚宏越也感慨,今天这样的作品并不多见了,“看似简单的插图漫画,对绘制者也有较高要求。漫画人需深谙作者乃至作品。”某种意义上这需要艺术家之间的共鸣,有着高山流水的意境和神交。

  漫画家丁聪为老舍先生做插图,就是一个例子。

  曾有人请丁聪先生为老舍的《四世同堂》做插画,丁聪坦言自己未曾踏足北平,对书中的生活环境陌生,婉言谢绝。待他到北京生活后,在老舍遗孀的邀请下,才开始为《四世同堂》绘制插图。“漫画家和文学家一样,对创作的态度严谨。”

  丰子恺生于浙江桐乡县石门湾,距鲁迅的故乡绍兴很近,姚宏越说,桐乡和绍兴的距离,相当于乌鲁木齐和石河子距离的一半。

  所以丰子恺绘制的鲁迅作品插图,得以比较准确生动地描述鲁迅故乡的风情、乡俗,以及人物的服饰等。同时,针对小说的情节,丰子恺在画中做了生动描绘,易于读者对鲁迅小说的理解与把握。

  作为我国现代乃至当代影响力最大的作家之一,鲁迅作品不仅广为中学课本所收录,还有多位画家曾为鲁迅作品锦上添花。“除了丰子恺,还有漫画家丁聪先生,版画家赵延年,国画家范曾和程十发等。”姚宏越介绍。

  鲁迅小说辅之丰子恺插图,可谓珠联璧合。二人除同乡这一生长环境相似外,还有哪些因素,使二人默契十足?

  姚宏越认为,除同乡这一原因外,两人都留学且只留学过日本。留学背景相近,艺术观念接近。比如鲁迅和胡适,在观念上就存在很大分歧。

  作为新文学运动的一部分,鲁迅作品更多表达社会的解放。丰子恺的漫画,自由随性,重在展现亲情,表达的也为人性的东西,二者具有内在关联。

  二人年岁相差在20岁以内,算是同时代生人。

  相近的出生时代,相仿的生长环境,相同的留学背景,相似的艺术观念,促使鲁迅的文和丰子恺的图,浑然一体。

  今天,捧读两位名家珠联璧合的《丰子恺插图鲁迅小说全集》,自然生发别有深意的阅读体验。

  文/本报记者杨梦瑶

  图/相关出版社提供

  加读

  鲁迅和丰子恺

  亦师亦友

  丰子恺和鲁迅有亲密的接触和深谈的一次,是在美术家陶元庆陪着丰子恺去鲁迅的家中。陶元庆是去向鲁迅请教编印《陶元庆的作品》问题。陶是鲁迅的同乡,又是鲁迅的学生,曾多次为鲁迅著作设计装帧封面。

  鲁迅一开口就很幽默地说:“人家说我动笔就骂人,我躺着不动笔,让他们舒服些吧。”丰子恺和陶元庆听了,相视而笑。这是丰子恺第一次拜访鲁迅先生。鲁迅出生于1881年,丰子恺出生于1898年,两人相差17岁。当时丰子恺还是个青年,但他早就仰慕鲁迅先生,此前读过鲁迅的许多著作。

  当时丰子恺翻译了日本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这本书,他后来知道鲁迅也翻译了这本书,两个译本“撞车”了。丰子恺因为不知道鲁迅已经翻译了这本书才译的,鲁迅对丰子恺说:“这有什么关系,在日本,一册书有五六种译本也不算多。”鲁迅的话消除了丰子恺的顾虑,两人一下子亲近起来了。

  两人一见如故。当天,鲁迅同丰子恺谈了不少对美术的意见。鲁迅先是问了丰子恺对日本美术界的看法。之后鲁迅还告诉两人,为了使中国的美术青年有所借鉴,他正在编辑一套《艺苑朝华》,准备把《路谷虹儿画选》作为其中的一辑,介绍到中国来……

  亦师亦友的鲁迅先生一番话,对年轻的丰子恺启迪良多,使他终身受用。晚年时,丰子恺先生谦逊地说:“我也是在鲁迅先生的鼓励下才更有信心地从事‘子恺漫画’创作的。”

《丰子恺插图鲁迅小说全集》问世:大师的默契

编辑:杨旋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