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爱国诗人邵秀珠出版诗选集《幸运的丈量》

时间:2012-12-06 08:53   来源:搜狐读书频道

《幸福的丈量》 作者:邵秀珠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幸福的丈量》 作者:邵秀珠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幸运的丈量》诗选集日前在北京出版发行。该诗集是旅加华侨、爱国诗人、当代文学作家邵秀珠女士献给我们伟大祖国,献给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的礼物。该诗集一经出版,引起各层面的热议和共鸣,这种热议和共鸣在当今文学艺术论坛上是罕见的。

  这个罕见的意义首先在于邵秀珠的文学艺术作品超越了当代文学艺术界忧郁、彷徨,对社会进步缺乏信念的“围城”,以她深刻的洞察力概括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波澜壮阔的变化和发展,客观描绘出中国人民在这六十多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令全世界瞩目震撼的进步发展。

  其次,在邵秀珠老师的文学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她把当代文学艺术作品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她以一个更高的思想境界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高度责任心,把人们还未观察到的社会层面揭示出来加以批判或颂扬,展现出其丰富的内涵和深刻敏锐的思想火花。

  从古到今的文学作品中,包括《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大家都是在悲悯的思想基础上刻画出封建社会的人情百态和没落过程。但,在邵秀珠老师的作品中,她以批判现实主义入笔,以积极向上的笔姿,浅入深出的流畅语言,运用诗——最简练最富感性的文学艺术方法,把深刻的社会问题和人性问题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把中国现代史和世界演变发展史从宏观到微观、从纵向到横向——对比和展示出来,从而,唤起人们对祖国的爱。

  《幸运的丈量》是一部社会人文篇,她用批判现实主义的手法深刻刻画出在当今社会所存在的各种问题,鞭挞腐朽、混乱、私利膨胀等各种现象,探索人性积极向上的意义。同时,该作也凝集着一个中华女儿对祖国的赤子之情。

  这份情,不仅真诚,而且真实真挚。这份真实真挚,不仅优秀,而且像邵秀珠老师的其它文学艺术作品一样优美而隽永!为今后历史学家研究这六十多年来中国社会思想文化领域提供了真实永久的记载。

  心灵的归复——团结新歌

  作者:邵秀珠

  团结,是一种义务

  就像花儿与根叶

  相生相衬

  没有根与叶的成长

  花儿纷落成泥

  团结,是一种存在

  就像父母兄弟姐妹情深

  家和万事兴——

  没有了家和

  生存难以幸运

  团结,是一种追求

  就像献给爱人的玫瑰

  芬芳中剪去那刺棘的险恶

  别为了那刺棘

  把玫瑰般的爱意丢弃

  团结,是一种责任

  是追求温暖幸福的责任

  没有了团结的包容

  家园将会破裂

  哪儿还能有平安夜的心宁?!

  团结,是一种感奋

  就像草原上的骏马

  奋蹄飞奔

  没有了辽阔的天地

  马儿只能为伊憔悴

  团结,是一种信仰

  打不垮压不烂的信仰

  当地动山摇挟裹着骤风暴雨

  袭击我们的时候

  团结,是我们生命的希望!

  邵秀珠简介

  邵秀珠:生于上海,祖籍江苏盐城。

  由于深受其母亲“读万卷书、走万里路”思想的熏陶,学习、学习、再学习是邵秀珠的座右铭。饭可以少吃,书不能不看是她的习惯,这个习惯在她的人生途中保留至今,并伴随她走遍祖国大江南北塞外平原。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人们争购“白雪冰箱”的时候,邵秀珠把买冰箱的钱化成旅费带着孩子从中国第一关山海关行走至长城最后一关嘉峪关,让孩子记住祖国大好山河的壮丽。此后,在别人家把黑白电视换为彩电时,邵秀珠又把换彩电的钱化成全家走丝绸之路的旅费。三峡大坝要建造了,正在艰苦创业的她为辨析大坝建造的是与非而二上三峡……

  至她五十岁了,背着包翻着地图走完了青藏高原,并用她的笔记下了丰富多彩的感悟。

  邵秀珠不是一个强者,是一个病弱的女性。这份弱,在她的文学作品《雏鸟》中完整体现。她很脆弱,容易掉眼泪,“眼泪把她的翅膀打湿了”……

  邵秀珠又不是一个弱者,她内心很强大,强大到无畏无惧,虽然她身上有多处伤病,她却像一个勇士,在思想领域里,在实际生活中,勇于探索,勇于思考,勇于去伪存真,发表一篇又一篇充满思辨之力的檄文(见注解)。

  在当前大变革大震荡时期,不沉沦贫困中哀叹不恃富骄蛮的邵秀珠身上有一种可贵的“忧天下而忧、乐天下而乐”的精神。祖国进步她欢笑,中国人民乐起来了!祖国碰到困难她呼吁,心灵的归复,团结新歌。人们迷茫时,她指出“前进!巨人!”。而对各种思潮的涌现,她坚定不移地说:六十年铸就的丰碑,是中华进步历史的奇迹……

  邵秀珠这种可贵的责任感使她在每一个岗位上都做得很出色。曾经创造上海棉纺系统操作破记录的她,和连续在商场里数度保持最高销售记录的营业员的她,与酷爱文学艺术酷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她是一条直线,是一条必然向上成长的直线!

  有人曾说,即使把邵秀珠扔在沙漠里,她也会在沙漠里生根开花。

  也有人说,邵秀珠优美的诗与文源于她根深蒂固的民族责任感和豁达而温柔的文学性格所决定。

  我想,这二句话是对邵秀珠丰富人生的最好简介。

  注释:

  2010年5月 用笔名“默予”,发表纪实性文学作品《王凌寿笑说——中国人民乐起来了!》,针对某些信仰混乱现象。

  2010年12月 用笔名“默予”,发表议论文《1+1=2。中国的主流社会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针对环球时报《什么是中国的主流社会》议题。

  2012年3月 用笔名“默予”,发表议论文《改革,不是搞核试验。致吴敬琏张维迎先生们一封公开信》,针对私有化问题。

编辑:刘莹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