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媒将死,这样的论调我已经听了很多年,从网络媒体诞生的那天起,这样的声音就不绝于耳。
或许,网络媒体相比于报纸杂志最大的优势在于速度,可是这样的优势也往往来源于后溯的发现,我们并没有看到网络媒能够在新闻事件发生时有效利用这样的优势。
而且,相比于提供给读者事件的报道,新闻的价值更在于对事件的分析和挖掘,对事件的评论和观点。网络提供了一个平台,可是用户——同时也是潜在的消息提供者——却往往是分散而匿名的。那么,网媒如何去寻找、发现和筛选新闻?
在网络上,于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有可能成为在场的观察者和报道者,但这同时也但这同时成了网络媒体最大的隐患。随着话语权的下放,如果人人都能报道的话,那么在不远的将来,人人都可以成为独立的媒体——这同时也是博客永远不会消亡的原因,它为用户提供了一个个人的平台,通过这样的平台,用户即使被网络巨大的容量所湮没,但依旧有机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那么,在人人都可以成为平台的时候,网络媒体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又何在?
如果说网络媒体提供给用户更多的是事实(fact)的话,那么,报纸杂志最大的价值和优势则在于它所提供的观点(view)。

风格、观点和立场,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作者、记者、主编这些也不是唾手可得的资源。新闻的价值,媒体的价值不在于其载体的强弱,而在于这个载体运作的的机制,在于运行这个载体的人。
后起的网络媒体因为历史原因,从业者的素质和能力和传统媒体从业者相比还有巨大差距。这种差距从根本上来说源于报纸杂志诞生400多年以来的积累和底蕴。
比起国外,在国内,网络媒体的发展更加不容乐观,我们看到的是怎样的现象呢?将纸媒的内容直接搬到网上而肆意扭曲剪裁,无视作者的权利随意转载,谣言满天飞,广告见缝插针,三俗无孔不入,这样的媒体只是靠整个封闭不成熟的用户群体而活着,不仅没有新闻价值,而,甚至在将来,或许连存在的价值也会丧失。
退一步讲,新闻价值可以慢慢培育,起码从《埃芬顿邮报》及记者大卫·伍德获得2012年普利策奖可以看到些这样的苗头,但网络媒体的商业价值又从何而来呢?
用户对报纸杂志上整版的广告已经习惯并接受了,但他们会对新媒体上无休止的广告持同样的态度吗?
人们在说,传统纸媒的发行量在下降,广告收入在下降,从业者在不断流失,影响力在不断衰减······可是,真得是这样吗?

来自美国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报纸的情况其实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糟,纸媒的收入现在还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并没有如人们想象中的那样惨淡,而且网络媒体在这方面还远远不能和纸媒相提并论。
据据德勤的调查,英国有88%的受访者在2011年仍然在阅读杂志,他们中有35%的人订阅了至少一份杂志,比2010年增长了6%,而线上杂志订户却只增长了2%。超过六成的被访问者表示相比网络媒体,他们更加关注纸媒上的广告。
无论是关键词还是传统的陈列广告,都会对用户的使用体验造成极大的困扰和影响。事实上,读者对广告的接受程度往往取决于新闻的价值,而现在至少绝大部分网络媒体的新闻缺少吸引用户的价值。
在网络媒体的崛起之下,传统纸媒面临着强有力的挑战。但就像人们在电视盛行之后对电影不必要的担心一样,纸媒永远不会衰落,在未来,你依旧会通过报纸才能真正来“读懂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