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家有道:香港16词人访谈录》
作者:黄志华、朱耀伟、梁伟诗
版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版
定价:29.80元
走在大街小巷,或侧身华堂民居,总能听到几句一串时尚的流行歌曲声腔。其中,有身着时髦色彩的青年男女,有轻歌慢哼解闷去乏的长辈……有趣又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刚过牙牙学语年龄的小家伙们,也像模像样地学着大人,唱起了还不属于他们的成人歌曲。
我姑且不论这些香港歌曲是否适宜可爱的孩子们演唱。也许他们还主要是迷恋于刘德华、张学友、谭咏麟、林忆莲、陈奕迅一类的歌星。他们决然不会去理会写作者们。他们往往会选择最平常的意象作为表达的动情点,由小见大,从微见著,使长短不过百字左右的歌词,表现出许多鲜活题材,或不同鲜明主题。多年来,香港学者黄志华、朱耀伟、梁伟诗考量流行音乐走向,从美学分析的角度,对近40年来四代16位代表人物,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访谈与解读,展现了当代香港《词家有道》的精彩。
书中的文字,可以说是香港词话的集体表达,更是粤语流行歌词创作的经典口述史。虽然黄霑、林振强两位殿堂级词家已故缺席,引为遗憾,但应三位访谈者分别邀请,激情应答、睿智出语的词人们,依然代表着香港词坛不同时期的风采。诸如成名于上世纪70年代的郑国江、卢国沾,80年代的林夕、周耀辉,90年代的黄伟文、乔靖夫及本世纪初的林若宁、周博贤等,充分围绕创作本身做了一次回顾和解说,并针对当下流行歌词创作、粤语歌曲前景,以及音乐工厂、文化产业发展,发出了独特而确切的断语与忧思。
他们大多非歌词专业科班出身,而是从业余创作开始的。一番努力,几经辗转,他们相继成为了香港音乐事业的中坚力量。作为粤语流行曲振兴后的第一代填词人精英的黎彼得,早年随寡母卖报为生,后转为私家车司机,缘于一次参加《星岛日报》征文获奖,便有了投稿写专栏的极大兴致。往后,他写出了《财神到》、《打雀英雄传》等一系列好歌,赢得了“鬼马词人”的美誉。
词人们用心写词,以爱系词,有道而为,忧乐论道。他们有过对厮守倚声填词传统致使因曲害词、创作断层的忧虑,有过对追求“中国风”而有形无神、片面复古的质疑,然而,无论是成曲后精心填词,还是为歌手定身写词,他们的词儿,都是切身触目的见闻感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