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绝版恭亲王》出版 中国改革史或向前延伸150年

时间:2010-10-27 08:58   来源:凤凰网读书

  中国的“改革开放”长岁数了,不只是30年,而是更为漫长沧桑的150年。专攻中国近代改革史的澳大利亚华裔学者雪珥,在其新著《绝版恭亲王》中提出,从1860年代洋务运动开始,中国改革就是一个延续、连贯的整体。这一观点引起了国内不少学者、媒体的共鸣和关注。

  日前,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会同文汇出版社,在京举办了雪珥改革史新著发布会暨恭亲王研究座谈会。与会学者们呼吁,应当大力加强对近代改革奠基人恭亲王奕訢的研究,汲取历史养料,为当今改革“资治通鉴”。

  著名文化评论家解玺璋担任本次研讨会主持人。国家清史办主任石雅娟,清史专家阎崇年,恭亲王奕訢的曾孙、著名书法家毓嶦,明清档案专家、原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副馆长秦国经,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所长黄兴涛,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张鸣,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图书馆副馆长向斯, 中国改革与社会转型研究者邓聿文,晚清历史及王府文化研究者京梅等众多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发布会。

  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主任孙旭光在会上作了主题发言,提出将大力挖掘恭亲王在中国改革史中的经验和智慧,为当下的改革提供历史镜鉴。

  根据对大量海外原始史料的研究,雪珥提出,从1860年代开始至今,Reform(改革)始终是西方视角关注中国的最主要的主题词,其出现的频度甚至远远超过Revolution(革命),成为一个历经150年而经久不息的话题。恭亲王奕訢作为中国150年改革开放的奠基人,其历史地位和作用却被长期矮化和忽视。雪珥新著《绝版恭亲王》试图以海外史料对此重新解读、还原。

  恭亲王奕訢几乎一手导演了晚清第一轮改革开放(“洋务运动”),使本已痼疾缠身的王朝出现了“同光中兴”,那些被后世景仰的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其实只是改革的桨手而已,恭亲王才是真正的掌舵人和“总设计师”。恭亲王的改革思路、策略、技巧,成为晚清乃至后世改革的精神源泉与实践样板,而恭王府则长期成为中国真正的权力中心及改革开放的发源地,令世界瞩目。

  恭亲王在改革初期,面对内忧外患,积极扩大执政基础,勇于并且巧妙地突破祖宗成法,使得一大批汉族官员及外聘的洋干部,在挽救危机、提升执政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经历了20多年的外患之后,恭亲王开始探索新的外交体制,从东亚的宗藩体制走向全面的条约体制,为中国争取到了30年的和平发展时期,并对之后的中国和整个世界,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西方外交官、记者、传教士们均留下了大量涉及恭亲王的史料,在英、法、美等国的官方文献,如议会辩论记录、外交报告中,也有大量涉及恭亲王的内容,恭亲王在一个相当漫长的时期内,成为世界了解和解读中国的窗口。

  因现实政争的需要,自从慈禧太后独立掌舵后,恭亲王的历史地位就受到长期人为的矮化、淡化及边缘化。进入民国之后,随着整个晚清历史被纳入国民党党史话语体系,恭亲王的历史作用更被忽视。至今,作为唯一对外开放的王府,恭王府所接待的绝大多数游客,只是将此作为和珅的故居,而极少关注其影响及于今日的恭亲王。

  与会专家认为,应当从中国“大改革开放史”的角度解读恭亲王。恭亲王是一笔巨大的历史财富,当今改革的很多深层次问题,几乎都能从中恭亲王主导的晚清改革中找到历史参照物,包括处理稳定与发展、“左”与“右”、效率与公平等的关系,减少改革阻力,把握经济改革、尤其是政治改革的节奏,扩大执政基础等等。

编辑:李丹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