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人民出版社昨天透露,智利作家罗贝托·波拉尼奥创作的长篇小说《荒野侦探》已由该社引进出版。小说富于自传色彩,加上仁慈的讽刺、拉美特色的风趣,还有一点朋克摇滚式的自我忘却,描述了墨西哥市一群年轻作家们的生活。
17岁的墨西哥法学院学生马德罗热爱诗歌,时常逃课参与诗歌班的讨论。在诗歌班他认识了自命为“本能现实主义诗人”的贝拉诺和利马。他们与其他诗人和艺术家为伍,在酒吧争论诗歌,大麻、酒精、性爱样样不缺。该诗派的精神领袖——女诗人蒂纳赫罗,据传多年前在墨西哥城北面的索诺拉沙漠失踪了。一半为了理想,一半为了躲避仇家,他们决定深入沙漠寻找她的踪迹,同行的还有妓女鲁佩。有人看到他们在巴黎、特拉维夫、维也纳和巴塞罗那出没,干各种零工为生,却从未有人看过他们写的任何一行诗。年轻的诗人们经历了20年不可逆转的生命体验与幻灭。最后他们不但没有找到失踪的女诗人,差点连自己也成了失踪者。
罗贝托·波拉尼奥出生于智利,父亲是个卡车司机与业余拳击手,母亲在学校教授数学和统计学。1968年全家移居墨西哥。1973年波拉尼奥再次回到智利,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却被逮捕,差点被杀害。逃回墨西哥后他和好友桑迪耶戈推动了融合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以及街头剧场的“现实以下主义”运动,意图激发拉丁美洲年轻人对生活与文学的热爱。1977年他前往欧洲,最后在西班牙波拉瓦海岸结婚定居。2003年因为肝衰竭,等不到器官移植而在巴塞罗那去世,年仅50岁。
波拉尼奥40岁才开始写小说,身后却留下10部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以及3部诗集。1998年出版的《荒野侦探》在拉美文坛引起轰动,不亚于30年前《百年孤独》出版时的盛况。其他作品包括《护身符》《遥远的星辰》《打电话》《智利之夜》等。过世后,他的作品仍陆续被西方国家发掘出版,赞誉随之而至,苏珊·桑塔格称他是“那一代西班牙语世界中最值得钦佩的小说家”,《明镜周刊》则评论他为“当代西班牙语文学中最大胆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