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南方的海》
■作者:(西)巴斯克斯·蒙塔尔万著
■译者:李静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12月出版
■读者:周瓦
■推荐指数:★★★★☆☆
■一句话点评:通过侦探的眼,看新浪潮时期的西班牙。
上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海明威跑去非洲打狮子。钱德勒留下来,造了个私家侦探的形象。70年代,西班牙也陷入国际石油危机,很快新浪潮文化开始,各类知识分子回国,各种意识形态并存,各路精英急于建构阶层分明的社会环境,就是这样一个泥石俱下的上升时期,蒙塔尔万造了个西班牙式的私家侦探佩佩·卡瓦略,接收属于金字塔塔尖富豪的命案,穿梭在社会问题激烈的底层。一个时代的深入者,他让我们看到了这个过了青春激情期之后的社会内核。
来自弱势群体的私家侦探,但是可以游走在富豪和妓女、小商贩之间,只有他这样的社会角色,才可以如此流畅地将这个社会两个极端人群如此联系在一起。这就注定这个私家侦探是个内心绝望的人。佩佩·卡瓦略比钱德勒笔下的侦探更玩世不恭,他四十岁前后的生活准则是:之前的债都还清了,好累,之后的人生除了送走自己别无所求,再也不能欠债了。这名侦探唾弃以往,以享受当前为主。而他遇到的丧命的大富豪佩德尔白手起家,同时热衷赞助文化,撰写哥特字体或高更派油画的文具颜料一应俱全,熟稔马拉美和波德莱尔的诗句,却在五十岁后去心灵的“南方的海”,要像高更那样,去南方的波利尼西亚群岛寻找人生真谛,全然与卡瓦略相反的生活方式。
再看与这位富豪并肩作战的其他富人,一个时刻关注自己的健康,每年十五天绝食排毒,定期用高压龙头冲掉身上多余的脂肪。另一位侯爵,左手一杯酒,右手一本书,在五十岁接收遗产之后,开真正的赛车去参加汽车比赛,三次环球旅行,躲进山洞却被媒体宣传为勇于探索未知世界,自认为在用行动教育本阶级。
随着私家侦探走进社会底层,这个时代转型期里,草根阶级谈论的却是社会的发展等国家话题。当时西班牙正处于灰色时期,经济危机日益加深,重要工业部门的改革成为当务之急,却导致随之的工人运动、学生先锋分成了许多帮派,也有许多年轻人放弃政治团体,投入反政府的不负责任的“不在乎主义”中。卡瓦略给我们看的市井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这个市井也是寻求“南方的海”的大富豪的房产起家地。
出现五十岁危机的大富豪佩德尔,却是回到一文不值的独身状态,隐姓埋名当小会计,住在破烂的公寓里,回到自己的房产起家地,在这个社区里感悟人生真谛。他掠夺财富走到了社会的金字塔塔尖,当他回到草根群体,这些老乡却在积极组建工人运动组织,而哪里都有第五纵队的人。他在心灵的“南方”唯一做成的就是让激进的工会女成员怀上了孩子。正是如此,他被年轻而陌生的女成员弟弟捅了刀子,完成了凶案的第一步,熟稔多年的情人见死不救,和密友实施了第二步。
这名私家侦探不慌不忙地在众多知情者的交谈中收紧了这个故事的口子。蒙塔尔万写了20多个关于私家侦探卡瓦略的故事,他的作品相继获得美国雷蒙·钱德勒奖和法国国际侦探小说大奖。而《南方的海》在整个叙述上,太接近钱德勒了。这个内心失去信仰的前知识分子,以烧名著取暖,而家有两千本藏书可以烧六年;对美食极其挑剔,对萨拉曼火腿、白菜豆炖蛤蜊、鱼汁海鲜饭、莫尔特卢埃洛肉泥、土豆加里奥哈香肠充满人间欲望;对女人,不论是情人、妓女,还是送上门的死者的女儿都是纵情享受。这个吸白粉的富豪女儿和钱德勒创造出来的将军女儿同出一辙,家有万贯,却没有坚定意志和忠实的信仰,把这名侦探当作了救命稻草。妙的是强女人形象的母亲,也向他发出邀请,一起去南方的海。他却为了一条狗拒绝了。这条他收养的狗,最后也被人杀死了。卡瓦略连最后一个需要他的理由也失去了。小说最妙的一句话是:“凌晨五点,他在饥饿和口渴中醒来。”这个绝望而玩世不恭的侦探故事还要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