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华书局主办的《哈尔滨档案》新书发布会将在澳大利亚驻华使馆举办,这本由王蒙、托马斯·肯尼里(《辛德勒名单》的作者)这两位东、西方最具人文关怀的作家联袂推荐的新书,真实而深刻地揭露了斯大林时期大清洗的历史。该书透过一张发黄的照片以及前苏联内务部的“哈尔滨档案”,将60多年前“哈尔滨人”惨遭大清洗的惊天秘密公之于世。
出版情况
《哈尔滨档案》英文版2002年由兰登书屋出版,一经问世即引起全世界的关注,荣获2004年澳大利亚国家传记文学奖、2004年塔斯马尼亚太平洋历史图书奖等奖项。《哈尔滨档案》中文版由中华书局出版;并由王蒙、托马斯·肯尼里(《辛德勒名单》的作者),这两位东、西方最具人文关怀的作家联袂推荐。
内容梗概
在中国,斯大林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35年前,索尔仁尼琴的巨著《古拉各群岛》第一次向世人真实而深刻地揭露了斯大林时期大清洗的全貌。但是,中国人不知道,这场大清洗跟中国北方的一座城市有关……
20世纪上半叶,数以万计的俄罗斯人移居到以哈尔滨为中心的中国东北地区。30年代后,由于政治局势的风云变幻,3万多个在中国生活多年的、持苏联护照的俄罗斯家庭离开中国,返回他们向往的祖国。
1937年6月,针对帮助德国和日本从事经济破坏和叛国活动的犯罪分子的大清洗很快从上层领导波及到全苏联。包括本书主人公奥尼库尔一家人在内的“哈尔滨人”都成了逮捕的对象,其中30,992人被处决。
玛拉·穆斯塔芬,奥尼库尔家族的后裔,透过一张发黄的照片,揭开了尘封六十多年的历史真相。她发现的前苏联内务部的“哈尔滨档案”,不仅揭开了家族悲惨命运的秘密,更将“哈尔滨人”惨遭大清洗的惊天秘密公之于世。
作者介绍
玛拉·穆斯塔芬,出生于哈尔滨,1959年,5岁的玛拉随家人移居澳大利亚。她精通俄语及英语,做过外交官、记者。《哈尔滨档案》的英文版于2002年由兰登书屋出版,引起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赢得极高的国际声誉,荣获澳大利亚国家传记文学奖。
译者介绍
李尧先生长期致力于翻译事业,迄今共翻译了13部澳大利亚小说(包括帕特里克·怀特和托马斯·肯尼里的作品)和一部澳大利亚史。他不但参与了另外6部澳大利亚作品的翻译工作,而且作为中国澳大利亚研究协会理事会成员,对促进澳中两国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而在澳中理事会成立30周年之际获得澳中理事会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