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都梁最新长篇小说《荣宝斋》日前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小说讲述了百年老字号荣宝斋的兴衰史,呈现了荣宝斋大量鲜为人知的故事。昨天,都梁接受采访时说,他的每次写作都想呈现出一个拼盘,不同阶层的读者可以各取所需。荣宝斋的历史长达300年,而都梁只写了其100年的风雨。对此,都梁声称这是戏剧结构的需要。“从松竹斋的没落开始写起,这段时间是阶级矛盾最为激烈的时候,很有戏剧张力。”
题材聊天生发创作热情
长篇历史小说《荣宝斋》以40余万字的篇幅,从一家老店、两幅字画、三代同堂起笔,缓缓讲述荣宝斋的百年往事,描绘了老北京琉璃厂一带上至权贵巨贾、下至贩夫走卒的社会各层人等的生活——荣宝斋因经营不善或战事频繁而几度濒临破产,但东家知人善任,掌柜兢兢业业,几度力挽狂澜,摆脱困境,使荣宝斋的经营蒸蒸日上。
对于此次创作非战争题材作品,都梁解释说,他之前的确没想过创作这种题材。“可能是因为《亮剑》《血色浪漫》《狼烟北平》里面都有军人吧,有人总称我是军旅作家。但我一直有个想法,我得不停地变换题材,不能写同一种东西。作家应该多进入几种领域,讲述不同的故事。可是,我们的畅销书作家也罢,比较活跃的作家也罢,基本上只能写自己熟悉的东西,只能写自己所处阶层的故事。”都梁说,荣宝斋的故事的确离自己很远,创作的缘起是他碰到了荣宝斋的后人,“我们聊了以后,我觉得他家几代人的故事有意思,他也希望我写。如此就一拍即合。”
不过,荣宝斋的历史长达300年,而都梁只写了其中100年的风雨。对此,都梁说,这是戏剧结构的需要。“从松竹斋的没落开始写起,这段时间是阶级矛盾最为激烈的时候,很有戏剧张力。”
创作剧本小说交叉进行
此前,河南文艺出版社曾出版了都梁的电视剧本《百年往事》,其中讲述的也是百年荣宝斋的故事。对此,都梁解释说,《百年往事》与《荣宝斋》实际上讲述的是同一个故事,但从形式上来说,《百年往事》是电视脚本,而《荣宝斋》则是一本严格意义上的小说作品。
据都梁介绍,他在创作这部小说时,尝试了一种新的写作方法——交叉着写电视剧本和小说。“比如,这一章我写小说,过些日子再变成剧本,而下一章我写的是剧本,过些日子再改成小说。就这样交叉着来,没和别人订合同,也没人催我,所以很自由。”都梁说,这样一来,剧本和小说就都创作完成了,和他相熟的一些作家、编剧都觉得这样的做法挺奇怪。“在小说和剧本之间的转换通常不好驾驭,我也是第一次这么做,要不说算一个尝试呢。”都梁坦言,这种交叉写作的方式很费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