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人生》:道路虽漫长 但紧要处常常就几步

时间:2008-08-25 09:15   来源:南海网
  作为一名省直属单位的公务员,符恩宁说书陪伴他走过了无数个春夏秋冬,从孩提时代到学生求知,从当兵入伍到成为一名公务员,小时侯最爱看《少年文艺》,长大后希望能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对于《中国新闻作品选》更是如获至宝,虽然后来没能走上这一行。

    符恩宁说他最爱看《路遥文集》,尤其是路遥的成名作《人生》,因为路遥在书中所反映的审美观和人生观与自己的完全契合,对于书中所反映的人生价值,人生意义更是不谋而合。

    符恩宁说,看了书之后,我老在想人生是什么?每个人都在社会中经营着自己的人生,虽然大家职业不同、岗位不同,但所从事的事业都是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像路遥当作家的,像一些当上领导者的那是少数人,我们应该抱着一颗平常心,正确对待个人的得失名利,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拿得起放得下,在平凡的岗位上去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

    “路遥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句话,这句话是这样的‘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想想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在人生道路上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困难,挫折,你只要走错一步,就可能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甚至可能影响人一生。”符恩宁说,“一个人应该有理想,但是遇到人生转角的时候,千万不能抛开现实生活,去盲目追求不切实际的东西,对于我们这个年龄层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认识,也是给我的一个实实在在的启发,年轻的时候不怕多走路,那至少是一个人生经历,但是就怕误入歧途,给自己一生带来不可挥去的错误。

    《人生》介绍

    《人生》发表于1982年,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构成了它的时空背景。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构成了其故事构架。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

    《人生》发表后,引起了读者的重视,在文艺界也产生了比较大的反响,全国各地报刊发表了不少评论文章。(童琳)

编辑:胡珊珊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