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城市出版社图书近日在沪联合首发
时间:2008-08-13 09:27 来源:文汇报
近日,青岛出版社、重庆出版社、广州出版社、长春出版社等10家城市出版社与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书。之后,《奥运会健康美食》、《藏地密码3》、《我的江湖方式》等10部2008年8月刚刚出版的最新图书在上海首发面世,此举为2008上海书展首次亮出的“上海首发,全国畅销”的重要举措开了一个好头,为“把上海打造成新书首发的文化大市场”做出了令人瞩目的开局。
图书市场风向标
全国城市出版社发行联合体委员会负责人吴宝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上海的图书市场已成为国内图书市场的风向标,出版社能否在上海这个市场立足并获得好成绩,直接影响到出版社在全国图书市场上的表现。基于这个原因,各家出版社都很珍惜书展这个机会,专门策划了选题,每家出版社都精选了一种重点图书在上海首发,并拟借上海书展势头启动该书在全国的畅销之势。
记者了解到,除了昨天首发的10本书外,本届书展总共将有40余种新书在上海首发。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的《莫言获奖长篇小说系列》,前外交部长李肇星的散文集《从未名到未名》,原中国驻法国大使、现任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的《吴建民传》,电视主持人许戈辉的《要成功更要成长:许戈辉对话奥运英雄》,天下冬泳第一人王钢义的《我的探险——从南极游到北极》,全国著名影视编剧陈枰的《三七撞上二十一》等将先后在书展首发,其中有一些书还在紧张的印制之中。
搭建出版大平台
“‘上海首发,全国畅销’这个概念的提出,体现了上海书展的文化追求,体现了上海这座文化大都市搭建一个服务全国出版业的文化大平台的强烈愿望,也是推动出版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举措。”上海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楼荣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作为“上海首发,全国畅销”的倡议者,“我们希望通过上海书展的品牌优势和上海自身的市场优势,吸引全国新书到上海首发,并从上海推向全国市场,逐步把上海打造成新书首发的文化大码头、大市场,将上海构筑成全国出版业高地。”
上海确实有其自身的优势。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已是一个各路文化人才汇聚的大码头,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影响,而上海书展在经过4年的打造和完善后,更是吸引了众多名人前来共襄盛举,文化优势毕现;其次,从前几届书展的举办情况来看,参观人数稳定在20万人次,零售额从2004年的1300万元飙升至去年的2500多万元,图书零售上海书展在全国也是数一数二的;上海市委、市政府一直非常重视书展,把书展视为上海的文化名片,这也是上海倡导推动全民阅读的一个重要方面。
引导市场消费观
“上海首发,全国畅销。”它是一个概念,更是一个目标。据书展组委会透露,上海书展准备了一系列配套措施聚焦重点,“在此次40多场新书首发活动里,对于重点图书,我们会邀请专家筛选,邀请专家撰写书评,对市场进行消费引导。”除此之外,在上海新华传媒旗下的门店,这些首发的重点书籍还将设专柜销售。据了解,上海本地出版社也积极投入,上海文艺出版社此次一举推出了《王立群读<史记>之吕后》等8场新书首发活动。谈到“上海首发,全国畅销”的概念,上海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郏宗培表示,“这是上海出版人的一个良好愿望,能引起读书人关心和出版人的支持,而且时间上正逢奥运盛事,契机也比较好。”如果上海书展能够越做越大,必定能够吸引全国的出版人到这个平台来一展身手。毕竟,上海是一个文化大码头。(陈熙涵)
编辑:胡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