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出版活动中规范自身行为并正确处理与著作权人、同行、社会公众的法律关系?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纠纷中处于不利境地时又如何尽可能地减免自身的法律责任?5月23日至24日,针对这些热点问题,由知识产权出版社、人民法院出版社和《科技与出版》杂志社共同主办的“第二期出版单位版权工作研讨班”在北京开课。来自全国27家出版社共计33人参加,他们中既有社长、总编、版权经理,也有普通编辑,此次研讨班突出的主题是“数字出版中的版权问题”。
随着我国版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越来越多出版工作者已从“知道《著作权法》”转向“认真学习和研究《著作权法》”。为此,此次研讨班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中心研究员唐广良,就出版者关注的著作权法相关问题进行了讲解。深入浅出讲述著作权是谁的权力、著作权许可使用中涉及到的相关问题,以及著作权法中出版权如何使用,出版者与著作权人之间的关系等,并对互联网应用带来的版权问题进行了分析。
针对一些出版社虽拥有专有出版权但对专有出版权的认识不全面的现状,知识产权出版社副总编辑王润贵对专有出版权的性质、归属和范围作了讲解,并明确了如何认定侵犯专有出版权的行为及侵犯专有出版权后应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对如何真正了解出版社与作者之间就作品的许可使用订立的规范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出版合同,王润贵也进行了讲授。
作为长期从事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法官,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法官冯刚,通过对与出版有关的著作权及邻接权案例进行具体分析,让与会人员了解哪些行为是侵权行为,发现侵权行为如何取得证据,如何认定侵权,使与会者明确如何合理运用自身权利为出版社挽回损失。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法官李东涛则对电子书目前遇到的一些法律问题作了全面阐述。他通过自己参与判决的一些典型案例入手,对如今数字图书馆所面临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与现有权利的冲突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