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歌,是古代长江流域民间的一种歌调,一边走,一边唱。唱歌时以脚踏地为节拍。是古代一种自娱自乐的群众性歌舞游乐活动,它不拘场地大小,不论人数多少,随时随地都可以聚在一起牵手踏地边歌边舞,即活泼又简单,更可以尽情抒发内心的感受。后来传入宫中,成为盛行一时的宫廷舞蹈。相传民风开放的唐代,在华光溢彩的长安城上元夜,燃灯万盏,上千宫女穿锦戴绣,珠翠丁零,在火树银花之下三日三夜,踏过、舞过……吟唱着--愿得佳婿。宋人有“人影渐衡益露冷,踏歌声度晓云边”句。古典舞《踏歌》勾描了一幅古代俪人结伴于陇上连袂而行,情思荡漾。彻夜踏歌的动人画面。